第44章 鸡肋一般的辽东

作品:永恒家园|作者:慎远|分类:历史|更新:2023-10-14 16:55:25|字数:8264字

靖远侯府尚在修葺中,赵元功已经带着兄弟们收拾出一个大院子,住进去了。二十多个人住在会馆,每天的费用也不少,没有那个必要。

“三哥,锦衣卫那边送来消息,三叔和三婶儿进京了”赵元柱进来报告。

“我爹我娘怎么进京了?不是让我大哥先来的吗?”

“是三叔和三婶儿自己要来的,有云长叔和云凤叔带着三百名护卫跟着,安全没有问题,元礼哥身上还有咱们侯府的腰牌和官凭,路上都住在驿站里,应该受不了什么苦!”

赵元功原来打算等全部安稳下来以后,再接爹娘进京来住一住。既然爹娘已经都在来的路上了,那还说啥。爹娘和家里人都不懂得这其中的利害,老爹老娘进了京,相当于给皇上做了人质。可是没办法!爹娘都喜欢住在大城市里,有能到北京城居住这样的好事儿,肯定是谁说什么也不好使!

“还有几天能到?”

“三叔三婶儿是从赵家庄子到海州那条路来的,能少走二百多里路,现在天气好,雨水少,再有二十天就能到。”赵元柱回答道。

赵元功瞅瞅赵元柱,原来的胖小子经过一年多的锻炼,已经成了一个壮实精明的小伙子。

“小柱子,进步了,懂的这么多了!”

赵元柱憨了吧唧的咧嘴笑“是锦衣卫的宋大哥教的。”

“嗯,多跟他们学学,学到手了都是自己的本事!你去通知干活的工匠,十天时间把主院先整修好,其余的院子和花园不要求精细,加快速度就好。”

“是!”赵元柱转过身出去了。

又过了十多天,侯府的修葺基本结束了,赵元功该走的程序也走完了。按规矩该进宫谢恩了,明年的计划也需要向皇上透个底,空口白牙的说白话,谁也不会相信!

赵元功带着四个护卫,坐着一辆大马车向皇宫出发,不长的一段路,差点把赵元功的屁股颠两半!

这一路都是蹲在车上的。这回进宫不用在太阳底下晒了,小太监直接领着赵元功到了养心殿。

进了大殿,鞠躬行礼,赵元功最喜欢的就是这点好,不用下跪磕头!

皇帝招招手,“靖远侯,近前来坐!”

赵元功走过去,把屁股放在椅子上。

皇上问道:“朕听说你的父母要到京城了?”

“是,臣的父母仰慕京城已久,得知皇上赏赐给臣一个宅子,所以进京来看看”赵元功回答道。

“进京好啊,京城怎么也比辽东适合老人家居住。”

那可不咋滴,进了京,你就多了一个把柄。

“是,臣原本打算把赵家屯建成一个大城,臣的父母喜欢在城里居住,现在不用操心了”。

皇上笑笑,“赵家屯不用操心了,别的地方还需要你操心呢,说一说!”

“是,臣明年打算继续开荒,争取明年开出来五万亩地,人手准备从山东青州府招募,青州府地少人多,土地贫瘠,第一批招募五千人,应该没有问题。另外,臣打算在复州建一个盐场,如果人员充足,各方面条件配合好,两年之内,辽东就不会再缺盐,五年之后盐场的盐可以覆盖整个东北地区!”

“靖远侯!你是说辽东不但不缺盐,生产的盐还能满足整个北方!”皇帝很激动,盐可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盐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暴利行业。看看江南的盐商富到了什么程度就知道了!

“复州靠海,海里的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臣明年会在复州寻找一处合适的地方,修建盐场,今年已经来不及了,冬天很快就到了!”

“好,好,好,靖远侯,如果五年后,辽东的盐能满足整个东北的需要,朕给你记一功!不过,朕要问问你,为什么辽东原来的盐户,产不出来那么多的盐呢?”

“回陛下!辽东原来的盐户也没有多少,一家一户的煮海熬盐,不但出不了多少盐,而且费时费力,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臣要用的是晒盐法,江南的盐场大多都是使用晒盐法,所以产量很大!”

皇上很疑惑,“既然晒盐法可以生产更多的盐,那么辽东的官府为什么不用呢?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个方法吗?”

怎么可能不知道,“陛下,晒盐法由来已久,辽东的官府不可能不知道,应该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盐滩”赵元功本来是不想说盐滩这个事儿的,没想到皇上会刨根问底!

“你知道哪里有合适的盐滩?”皇上还是问出了这句话。

“应该有,辽东几千里海岸线呢,不可能只有江南有,辽东就没有!”

那你为什么就要在复州建盐场呢?皇上犹豫再三,还是没有问出这句话,再问下去,这小子就要撒谎了,撒荒这玩意儿一旦开了头,以后就会谎话连篇!这样也挺好,最起码他会主动说出来一半实话。

皇上拍拍手,身边伺候的大太监,拉开一块幕布,墙上挂着一幅辽东地图,沿着辽阳府进京的驿道分开,右边地图上写着辽东都督府,太监比划给赵元功看,包括整个辽东半岛在内,地图的右半部分都在辽东都督府管辖范围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永恒家园》,方便以后阅读永恒家园第44章 鸡肋一般的辽东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永恒家园第44章 鸡肋一般的辽东并对永恒家园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