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新校招生

作品:大明风采|作者:用户34418841|分类:历史|更新:2024-03-18 09:55:57|字数:4094字

朱元璋气哼哼的往前走。

广场中间,一尊铜像十米高。

威武挺拔,大氅飞舞,身披铁甲,一手按剑,一手拿书。

眼睛前望,双目生辉。

正是十米高的岳爷爷。

这是朱标费了好大劲从太庙里请出来的。

马皇后跟着,低头笑着。

轻声道:“重八,你看这地面。”

朱元璋停下脚步,看着地面上的大块大理石。

凸凹不平,有山脉河流,西高东低。

惊讶道:“抬脚,这是沙盘地图?你踩到苏州府了。”

朱元璋放眼望去,学子们自动让路,不愿意从地图上走。

害怕踩坏了山脉,趟平了河流。

地图很大,有二十米的篇幅。

朱元璋也是气晕了才一脚踏进去,马皇后这才提醒。

朱元璋赶忙退回来,别人议论纷纷。

路人甲:“大明地图,那么大,看长江边上的金陵,就是我们现在的位置。”

路人乙:“那里是燕京,燕云十六洲,好远啊!”

路人丙:“快,看那里,沐英元帅征讨的吐蕃,好高啊。”

路人:“看哪里,蓝玉侯爷拿下的小琉球。”

路人,小琉球外面就没有了。

好大的地图啊,这就是长江和黄河?在是我们的大明吗?

江山多壮丽啊,太美了……

朱元璋看看没人在意自己,小声的问旁边一位老人:“老乡,你是哪里人啊?”

老汉牵着一个小孩子,十五六岁,长的很壮实。

老汉指着北边道:“看那里,那个山坳坳里,山西的,我是逃难来的,就在这里安家了。”

老汉望着山西地块,回忆着,好像看到了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朱元璋道:“在这里过的好吗?”

老汉笑笑:“好啊!从来没有这样好过,我家四口人,分了二十亩地,皇帝给咱地,咱就带娃来看看,能不能帮皇帝做点啥,听说读书不要钱,咱就想着,把娃送给皇帝,以后是生是死,咱也不后悔。”

朱元璋眼红了:“老乡,使不得,娃这里读书会成才的,以后就有好日子过了。”

老汉高兴道:“你这后生和俺里长说的一样,俺们乡一共才选了十个,其中就有俺娃,乡长都夸他聪明,教他认字,一学就会。”

老汉很健谈:“俺乡长可是说了,不能给他丢人,让他在同僚哪里抬不起头,要好好学,报国,像岳爷爷一样!”

朱元璋道:“是啊!小娃,你刚才看到岳飞写的词了吗?”

小娃黑黑的眼睛明亮:“看到了,白底红字,我听他们说,白底是说岳爷爷清清白白,红字,是说岳爷爷洒尽一腔热血,忠心报国,满江红,我去年就会背了。”

朱元璋点点头道:“那这学校好不好?”

小娃道:“好,干净,大,还是皇上办的。”

也许这就是孩子所有的形容词了。

自从进了京城,眼睛已经不够用了,太多新鲜事,目不暇接。

朱元璋随着人群往前挤,前面一排座椅,举着一排排条幅。

木匠招生处。

高楼万丈平地起,

伸手谪星揽明月。

大明没有建筑学,

怎得广厦千万间?

几个大木匠想了一夜,才组合成一首诗,别问行不行,就说高大尚不?

条幅扯着,牌子立着,建筑大学专业。

木匠一口大黄牙,脸上带着笑:“小朋友?要不要来学木匠……

建筑学啊?包教包会包分配的那种!”

旁边铁匠一拍桌子,身后也有一首诗。

大到航空母舰,

小到螺丝螺母。

有我机械科技,

可抵百万雄兵。

铁匠大嗓门道:“老夫掐指一算,小伙子骨骼清奇,定是打铁……

搞技术的一流人才,跟我来吧,保证你不后悔,冬天不冷!四季如夏!”

朱元璋咧咧嘴,不知道这些娃跟他们是对是错。

现在把皇子皇孙们喊回去还晚吗?

一声吆喝声响起:“快来看快来瞧,桥梁设计,道路建筑新出炉了。”

朱元璋看过去,是一群砖瓦匠,桌子上摆了一个桥梁模型。

身后大字写着。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众人笑,这太不工整了,但是意思很好。

能不好吗?说出作者吓死你。

朱雄英背诵过,工匠们记不住,勉强记住这几句,写下,挂起!

朱元璋看了半天,发现热闹是有,但是报名的很少,一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他们眼睛里有希望,也有梦想。

朱元璋喃喃道:“乖大孙,这是梦想起飞的地方,千万别让他们失望啊!”

因为要接蓝玉,朱元璋一行转了一会就走了,像是没有来过,人群散了又聚,聚了又散。

波澜壮阔的大海虽然很美,也抵不住游子归乡情切。

天蓝蓝,海蓝蓝,拉起锚开起船,

天蓝蓝,海蓝蓝,把稳坨,撑起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风采》,方便以后阅读大明风采第157章 新校招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风采第157章 新校招生并对大明风采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