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绵州大战(一)

作品:重生之大唐中兴|作者:木子昌|分类:历史|更新:2019-02-22 23:53:50|字数:8016字

“那李某就等着姚将军的好消息。”李顺眯了眯眼。

羌人骑兵在李顺看来,不过是炮灰而已,让他们去前面跟天策军拼个你死我活,然后他率领两万步军在后面跟上收拾残局即可。

“踏平天策军,活捉寿王!”

姚硕川大吼一声,上万骑兵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声,迅速列成冲锋队形,在命令一下后,便骤然发动。

这六千羌族骑兵是由维州和茂州两地的羌族部落组建而成,虽然暂时归姚硕川指挥,但都是听从各自部落的统领。而且拼凑出这六千骑兵,已经是这些羌族部落的极限。

维、茂二州并不是富饶之地,之所以投靠唐王朝是因为吐蕃的压迫,而且这里马匹不多,六千骑兵都差不多把所有部落的战马抽调一空。

不过陈敬瑄在西川‘威名远扬’,而且听从陈敬瑄的调遣,羌族骑兵也能得到奖赏,所以陈敬瑄才能这么容易抽调羌族骑兵参战。

浑厚低沉的号角声奏响,上万骑兵策马狂奔,铁蹄飞扬,骑兵们举着五花八门的武器,叫喊着各种各样的口号,犹如地龙翻滚,又像狂风过境,散发着一种可以撕裂天地般的力量,呼啸着朝着天策军中军席卷而去。

十里的距离,骑兵要是跑起来,只需要片刻就能杀到。

而大营内,五千神机营士兵和三千锦衣卫骑兵早已列队就绪,等待李晔的发号施令。

李晔拿出望远镜,看了看远方,发现冲在前面的是羌族骑兵,并没有多惊讶。

几百年前的羌族的确强大,可是现在早已雄风不在,迁到维茂二州的羌族部落可能连游牧民族都不算了。虽然依然在放牧,但也开始学习农耕。

这些羌族骑兵基本上都没有盔甲,手里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刀,还有长矛、马槊什么的都有,可见这支部队除了阵势吓人,跟一群乌合之众没有多少区别。

李晔收起望远镜,旁边的龙治不禁问道,“殿下,是否动用火罐、火箭?”

“暂时不用,等敌人的步兵上来后再说,本王可不想把敌人吓跑了,这个机会本王已经等了很久了。他们都想着要本王的项上人头拿去邀功,本王会让他们知道,这一切都是幻想。”

在敌军骑兵距离大营不到一百步的时候,龙治便下令旗手挥动令旗!

一时间,两千名弓弩手分列四排,弓箭朝着天空。

神机营的弓弩手,不仅可以发射火箭,还可以发射普通箭矢,甚至可以是刀盾兵。只不过,除非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否则李晔不会让好不容易训练出来的火器士兵去拿着刀跟敌人短兵相接。

。。。。。。

刘麒浑身被盔甲包的严严实实,骑着马立在阵中。

看着远处有潮水般的冲来的西川军,刘麒的嘴角微微翘起,曾几何时,他也是西川的一员,谁又能想到他能从当初的一个牙兵副统领成为现在统领数万大军的将军?

在发起冲锋后没多久,刘麒率领的右天策军就停止了前进,而是停下来以战阵的方式等候敌军的进攻。

看到密密麻麻的敌人,右天策军的士兵并没有害怕,而且一脸期待地等待着,此时的天策军士兵就像一支狩猎的狼群,等待着猎物转进自己的陷阱。

其实刘麒用来迎敌的人并没有一万五千人,而是一万人。除了两千作为眼前战斗的预备部队外,剩下的三千则是用于支援中军。

虽然李晔信誓旦旦保证有神机营和锦衣卫骑兵便可无忧,但他不能把希望寄托于神机营和锦衣卫,所以他准备了三千前厢精锐。不仅是他,李洪也一样,在他们眼中,李晔的安全最重要。

只要有守望在,哪怕是这场大战失利了,他们也还有主心骨,而且这次也不会一定会输。

战场上天策军不动如山,一波又一波的箭矢犹如海边巨浪,不断地重复收割着敌人的性命。

冲在前面敌人不断倒下,旁边的则是快速越过,继续发起冲锋。在他们看来,只要冲在近前,这些没怎么打过仗的天策军怎么可能是他们的对手。

随着敌人的不断逼近,弓弩的作用则是慢慢失去效果,弓弩手在军官的吩咐下,纷纷放好弓弩,拔出了腰间的横刀。而在他们前面,则是刀盾兵以及长枪兵。

在天策军,弓弩手作为远程火力兵种,但是不代表他们就没有自保手段,只是因为兵种不同,他们不需要冲在第一线,前面有着长枪兵和刀盾兵。

不只是天策军,整个唐军皆是如此,不要以为弓弩手就只会射箭,那就错了。虽然唐军有各种兵种,但在盛唐时期,只是侧重不同,长枪兵等在特殊情况下也可是弓弩手,弓弩手也可以刀盾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到了现在,虽然因为藩镇割据导致财力不济,但那是其他藩镇,财大气粗的天策军自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要不是情况不允许,李晔甚至想给天策军每人都配一匹马,这在盛唐时期的唐军并不少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生之大唐中兴》,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大唐中兴第233章 绵州大战(一)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之大唐中兴第233章 绵州大战(一)并对重生之大唐中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