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给大孙赐座

作品:大明皇长孙!|作者:执笔见春秋|分类:历史|更新:2022-10-07 01:57:05|字数:8100字

也丝毫不能影响到朱允炆对其的恨意。

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朱棣,正站在海边,看着远方大日,从海边升起。

在他的身后,是一直在他身边伺候的官宦,后世七下西洋的郑和,如今的马和,马三宝。

“三宝,你可知道今日是个什么日子吗。”

看着海上逐渐升起的红日,朱棣突然开口,朝郑和问道。

郑和显然有些犹豫,不断短暂迟疑后,还是说道:“今日九月十二,若奴婢没有记错的话,当是皇孙允炆殿下,册封太孙之日。”

这般大事,作为宦官的郑和,自然不可能忘记。

朱棣微微点头,感叹道:“是啊,若是一切没有变化,若是朱英不入京师,今日便就是本王那侄儿,册封太孙的大喜日子。”

“不过想来,今日对于允炆侄儿来说,怕是不太好过吧。此刻正是早朝的时候,父皇定然会在这一天,正式的向文武百官,介绍大侄子的存在。”

“而本王的允炆侄儿,就只能站在金銮殿下,看着自己的大哥,站在曾经站过的位置上,估计,感觉不是很好吧,哈哈哈!”

说着说着,朱棣就大笑了起来。

朱允炆对于朱棣没有啥好感,朱棣何曾对于朱允炆有什么好感呢。

想到此刻朱允炆吃瘪,朱棣也算是唯一可以感到开心的事情了。

对于朱英和朱允炆,其实从内心里来说,朱棣还真就倾向于朱英当储君。

从法理上来说,朱英是大哥的嫡子,他这个做叔叔的,也没啥好抱怨的。

来到东南沿海剿灭倭寇的这两个月,朱棣的想法,也没那般纠结了。

或许这跟姚广孝没在他身边,有些关联。

毕竟当皇帝这个事情,少不了姚广孝多年以来的撺掇。

本身朱棣就崇拜父皇,也想像父皇一般,成绩一番伟业,所以当皇帝本就是他心中的美梦,再加上姚广孝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这才对皇位很是眼热上心。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也是因为大哥朱标病逝才勐然上升的,让他看到了机会和可能。

而朱英的出现,完全是一个意外。

“三宝,你说若是本王早知道会有今日这般情况,在当初第一次见到朱英大侄子的时候,该要如何。”

回味许久,朱棣再次问道。

面对这个问题,郑和顿时浑身都有些颤抖,涉及到皇家之事,让他不知如何开口。

郑和当年入宫的时候,带领他们的宦官,就教导这些小宦官们,身为宦官,对于皇家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闻,不问。

若是做不到,这辈子也差不多到头了。

对于这句至理名言,郑和哪怕是到了北平朱棣麾下,也从来不敢忘却。

面对这个问题,沉默片刻后,郑和回道:“奴婢不知。”

“诶...”

朱棣轻声叹息,随后自言自语道:“你不知道,本王也不知道,若是回道当初,似乎本王也没得选择。”

朱棣的语气中,颇有些无奈。

对于大哥深厚的感情,假若是当初真的查出朱英是皇明长孙,朱棣难道就下得去手,将朱英暗中斩杀?

朱棣其实仔细想过这个问题,最后的答桉是,不可能。

哪怕是重来一次,他依旧还是只能把朱英带到京师来,交给父皇。

这一切的选择,最后归根究底,还是落在了大哥朱标身上。

他虽对北平的官吏残暴不仁,但对于大哥的长子,真就是下不去手的。

当然,这也是现在的朱棣觉得,即便下手了,皇位也落不到自己头上有很大的关系。

若是他知晓,朱允炆当了皇帝后,最后会被自己夺了皇帝位,那现在的想法和结果,就不得而知了。

“比起允炆侄儿,本王不得不承认,大侄子的本事,还是要强上太多。”

“比起大侄子,允炆就像是个没长大孩子般。龙生九子,个个不同,都是大哥的孩子,这区别也真是大。”

说到这里,联想到自身,朱棣不由发现自己的儿子们,也是如此。

面对朱高炽和朱高煦,朱棣又是一声叹息。

他很清楚,自己想要让朱高煦继承世子位的可能,几乎已经没有了。

本来父皇对于朱高炽就比较喜欢,现在老大朱高炽和朱英的关系又特别好,那结果就无须多想了。

“回去吧。”朱棣轻声说道。

远方的红日,此刻已经跃然于海面之上,极为耀阳。

在朱棣的眼中,此刻的朱英,便就是像是这初的红日一般,不需要多久的时间,便会如日中天。

朝堂上,朱英安静的坐在龙椅上。

其实朝堂的百官们,对于朱英的身份,也不可能仅仅靠着朱元章的几段话,就直接认可。

只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并没有哪个文官会不合时宜的出来作死。

即使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的言官们,这些连朱元章都指责过,现如今还好生生活跃在朝堂上的人物,现在也是紧闭嘴唇,没有丝毫开口的意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皇长孙!》,方便以后阅读大明皇长孙!第257章 给大孙赐座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皇长孙!第257章 给大孙赐座并对大明皇长孙!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