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朱棣的欢喜

作品:大明皇长孙!|作者:执笔见春秋|分类:历史|更新:2022-10-07 01:57:36|字数:8056字

“而后末将在那边待了一天,也没寻到机会,那卫光一直就伴随在道衍法师左右。”

朱棣听完之后,沉默下来。

其实在朱棣的心中,对于道衍的性格非常清楚,这是一个只想实现心中抱负之人。

从其他的角度来看,目前的道衍,可以算是得偿所愿了。

如果道衍真的想要给自己带话过来,朱棣相信,完全可以有其他的办法。

“对了,王爷,在末将临走的时候,道衍法师让末将给王爷带一句话。”

就在朱棣心中难免有些感伤的时候,张玉开口说道。

朱棣忙问:“什么话。”

张玉回道:“道衍法师说,谢过王爷对庆寿寺照顾之恩。”

朱棣微微顿住会,顿时豁然开朗。

“哈哈,本王就知道,道衍终究不会辜负本王。”

庆寿寺在外人看来,只是一个简单的和尚庙宇,然其实对于朱棣和姚广孝来说。

很多暗中的行为,几乎都是在庆寿寺里进行。

比如和李景隆的联系,运送优质战马。

朱棣在这一方面,自然是不好出面,包括王府里的亲卫,也是不能出面。

这倒不是说朱棣对于亲卫的信任问题。

而是有些事情,朱棣根本没法参与。

锦衣卫对于各地的藩王,虽然没有说很严密的监视,但是在战马运输这块,肯定会引起一些有心人的注意。

本身大明缺马,因此对于战马看护极为重要。

很容易就可以通过这条线,追查到朱棣的头上。

到时候传到父皇那边,可就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但是姚广孝的庙宇,就没有这些烦恼,就算是僧人被查了出来,也找不到朱棣的头上。

而在这个其中,朱棣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权势,给僧人这边解围。

僧人的行动,在许多方面也比较方面。

朱棣在北平,名义上能够掌控的军队,不过三万人,这也是朱元章对于藩王们的限制。

然而实际上,整个北平,不管是文臣,亦或是武将,都被朱棣所拉拢。

那些拉拢不了的,自然是想办法除掉。

随便给安一个贪官的名头,操作起来不要过于简单。

而且这样的行为,反而会得到京师里父皇的看重,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大部分的文臣,武将,对于僧人基本上没有太多的防备心里。

也就是如此,朱棣才可以把整个北平,打造成铁桶一块。

所以当听到张玉传达道衍的话,说起庆寿寺的事情,朱棣心中就已经明白,这是道衍在暗中给自己传达信号。

想了想,朱棣说道:“和高丽那边的联合事宜,你与卫光间的商议是如何定夺的。”

道衍这边确定下来后,朱棣自然心里头就轻松了许多,便也转而问起相关的事情来。

张玉回道:“目前倭国的军中,皆是向后不断的集中,似乎是想要积蓄兵力,寻得我等破绽,而后一击得胜。”

“不过倭军的战力,也便是那样了,跟我大明之军比起来,彷若是云泥之别。”

“哪怕是高丽军打他们,好像也没有费太多的力。”

“因此末将和卫光商议着,先联合起来,把我等跟高丽军中间的残余,彻底的清扫干净,互为助力,寻机会击溃倭军。”

张玉简单了说了一番后,便就开始讲述一些关于军队布局的细节。

同时也拿出了两份地图,这是目前朱棣这边,还有道衍法师那边,各自勘察过后,绘制而成。

现在两块地图拼在一起,范围就变得比较清晰起来。

听完张玉的讲述之后,朱棣点头,便是同意了目前的策略。

总的来说,现在不管是对于明军,亦或是高丽军来说,最为迫在眉睫的,就是搞粮食了。

对于粮食方面,其实还算不错。

因为倭国和草原诸部最大的相差之处在于,他也是属于农耕文明。

也就是说,现在不管是对于大明,还是倭国这边,马上就要遇到的事情,便就是收粮。

如今已是五月份,而倭国水稻播种,便就是在下个月。

明军登陆倭国之后,对于耕地,也非常的重视。

大军行进之处,都是尽量的避开了农田。

冯胜非常的清楚,农田对于目前的明军,可谓是相当重要,甚至是关系到未来对于倭国的一些相关动作。

倭国这边,虽然把仓库的存粮,都已经藏匿起来。

但对于毁坏农田这样的事情,并不会去做。

在倭国长久的历史上,这是第三次受到外来的战争。

蒙元时期,那些蒙古骑士,哪里会去保护这些农田,向来就是直接骑马践踏过去。

不过蒙古骑士也不会刻意的去毁坏,毕竟在当时来说,他们将倭国这边,已经看作是自己的地盘。

大战败得太快,所以也来不及去干这些事情。

两次大战,皆是如此。

以至于倭国根本不会说刻意去毁坏农田,因为在他们看来,大明的军队,也会和曾经的蒙元一般,被‘神风’摧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皇长孙!》,方便以后阅读大明皇长孙!第430章 朱棣的欢喜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皇长孙!第430章 朱棣的欢喜并对大明皇长孙!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