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进攻帖木儿的方法

作品:大明皇长孙!|作者:执笔见春秋|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5 00:29:34|字数:8090字

“是,殿下。”

朱英对于这些帖木儿派来的使臣,也就这么多的意思了。

火车这东西,是随便就能偷到的吗,哪怕是把制造的方法交给他们,难道他们就真的能做出来?

除非是把整个科研司全部都搬到撒马尔罕去。

这种技术壁垒,完全不是帖木儿那样的军事国能够研究透彻的。

而他们连个研究中心都没有。

彼此间的文明差距,已经可以用鸿沟来形容。

帖木儿的国书朱英已经看过了,总的来说现在的帖木儿觉得大明很强大,自己好像打不过,因此选择了臣服大明,又自称为臣了。

还带了一些作为赔罪的珍宝。

说是珍宝,总共也就价值个数千宝钞。

自然,对于大明来说,还是帖木儿的态度。

现阶段来说,大明和帖木儿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不管是谁先发动远征,都必然是吃亏的那一方。

国战有些不太现实。

超长的补给线注定不可能有太大规模的兵力,而兵力不够也形成不了威胁。

帖木儿先前派兵过来,也只能是在吐蕃西域转悠,想要真正进入大明疆域也不太够。

他们最多只能是联合草原来对大明进行攻打,现在草原已经被大明占据了,也就没有其他办法。

当然,这也是因为大明在草原战场上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战争这个东西,从来不是看一个国家的纸面数据,还没有非常多因素的影响。

当初帖木儿打花剌子模,波斯的时候同样弱小,然而同样是取得了胜利。

对于帖木儿来说,大明的富饶并不会使他望而却步,反而让他升起更大的斗志。

朱英也想打帖木儿,但是太难了。

火车理论上来说,是可以修建到帖木儿边境去,但这显然不是数年乃至于数十年就能完成的事情。

直达大明边关南北大道的火车之所以能够修建这么快,首先是因为在此前就有了官道。

而朱英在几年前,就已经沿着官道开始准备火车轨道。

其次从京师到边关的这条路上,有许多的城镇,村子,这里是大明内部,修建火车轨道可以让附近的百姓帮忙,要节省很多人力。

不说到帖木儿边境,哪怕是抵达吐蕃,都是极为夸张的路程。

单单就距离上,从京师抵达吐蕃就有将近三个到草原边关的长度,而且也没有这么多附近百姓可以帮忙,等于全部要从各地调集民夫过去。

这里面耗费的代价,已经是远超去到草原铁轨的至少十倍往上花费。

而去到帖木儿境内,那就是数十倍了。

钱财还是一方面,人力的损耗完全无法估计。

这可比秦始皇修建长城还要来得更加的夸张,强行去做,是真的很有可能让现在巅峰大明迅速跌落。

朱英当然不可能干这样的蠢事。

朱元璋对于帖木儿派遣使臣过来的行为很不爽。

如果是以前,他还会高兴,在了解到帖木儿的实际情况后,就截然不同了。

“这个瘸子,真当咱这么好忽悠,几千宝钞的贡品,打发叫花子呢,还要咱给他的商人开展特权,简直是痴人说梦。”

朱元璋气呼呼的对大孙说道。

帖木儿的国书里,当然不仅仅是俯首称臣,这对于现在的帖木儿来说也没必要。

毕竟如今帖木儿帝国已经是最为强盛的时候了,整个中亚都掌控在帖木儿的手里,并且疆域还在不断的扩张中。

放下了对大明心思的帖木儿,现在磨刀霍霍正准备进军奥斯曼。

前两年帖木儿把奥斯曼帝国的皇帝都给俘虏了,如果不是帖木儿想打大明,强行征服德里苏丹,现在怕是已经打到奥斯曼王都城下。

因为距离的关系,大明并不能对帖木儿产生直接威胁,即便是联合草原的计策失败了,其实帖木儿也可以完全不搭理大明。

之所以愿意再次称臣,是因为帖木儿在这次的国书里提出了很多附加要求。

大明自从开海后,加上朱英对海贸的扶持,还有国内模块化的工厂建设,即便说现在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大海航时代,但不可否认,如今大明的商品对于世界海贸冲击非常大。

中亚从陆地上来说距离大明很遥远,但是从海路上看又很接近。

从大明出来的瓷器,茶叶,丝绸这些奢侈品,中亚地区就是第一波销售。

而毫无疑问,大明商品在中亚乃至于世界都不愁销路。

但是大明对于外商进货,是有着很大限制的,不是外来的商人想在大明购买多少就能买多少,这里涉及到一个资格的问题。

正是因为这个限制,从而让大明商人在海贸上能够赚取到更多的利益。

相比较外商,大明商人显然有着更多的‘资格’。

从根本上说,朱英定下这样的规矩,也是为了能够加大贸易顺差,使得全世界的钱财都在不断流入大明。

帖木儿很重视商业的发展,撒马尔罕的商人每年都给帖木儿提供了最大的赋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皇长孙!》,方便以后阅读大明皇长孙!第802章 进攻帖木儿的方法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皇长孙!第802章 进攻帖木儿的方法并对大明皇长孙!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