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见面就跑的李成桂

作品:大明皇长孙!|作者:执笔见春秋|分类:历史|更新:2023-11-15 00:29:44|字数:8080字

他准备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起来,在东京庆州对明军进行顽强的抵抗。

在这一点上,李成桂的思维还是很清晰的。

因为他不需要去守住大片的疆域,只需要守住一座城池,拖住明军就好了。

他相信明军不可能在高丽逗留太久的时间。

同时他盼望着,阿鲁台能够趁着这个机会从大森林里跑出来,这样明军就不得不去追捕阿鲁台了。

只要明军离开,那么高丽还是他的。

聚集了兵力,李成桂再次携带了大量的粮草后勤,向着东京庆州赶去。

这次留守汉城的将领,他换成了自己的心腹。

为了保守起见,他带走了这名心腹的妻儿。

当然,不只是他,包括许多大臣和将领的妻儿,基本上都带走了。

从汉城到海边的东京庆州,需要跨越大半个高丽地区,有六百多里地。

李成桂带着太多人和粮草金银了,每天大概只能走五十里,已经是极限了。

这也就意味着这也就意味着他至少需要十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够抵达东京庆州。

这也就意味着汉城要坚守十日以上才行。

李成桂给他们的交代也没让他们死守,但至少要守住十五天。

如果他听到消息,汉城没有守住十二天,那么他们的妻儿将会全部被处死。

李成桂留下的兵力只有两万人,不过在守城这块已经大差不差了,毕竟城里还有许多百姓可以帮忙。

古语云:十倍攻之,五倍围之。

也就是说攻城需要守城十倍的兵力才行。

朱樉的军队,主要还是以骑兵为主,其中步兵加上先前宁王的兵马,总共十二万人。

在攻城这块是足够了。

但是时间上就不会很快。

汉城的城墙还算是不错的,李成桂让他们守城半月才能投降,这确实没有为难。

理论上来说死守的话,两三个月都不是问题。

明军单单打造攻城器械都不止半个月。

汉城城下。

城门紧闭,城头士兵把守,这意思很明显了。

“看来李成桂这家伙又跑了。”朱棣瞧了瞧城头的情况,开口说道。

朱樉不由问道:“何以见得。”

朱棣道:“李成桂的手里有十万左右的兵马,但是城墙上的守兵显得密集,实则有些稀缺。”

“他们故意挂上了李成桂的王旗,想要营造李成桂在此的感觉。”

“但如果李成桂真的在此,我等大军袭来,他必定登城而望。”

“开京那般城池说丢就丢了,他又怎么会死守不过几日路程的汉城,显然是个障眼法罢了。”

朱樉点点头,随手向旁边问道:“老十七,你在高丽也呆了不少时日,这李成桂的性子也大致了解,是跑了吗?”

宁王朱权道:“四哥说得很有道理,李成桂十有八九跑了,瞧他这般模样,是打算去往海边。”

“去海边如若守不住城,就打着逃亡海上的想法。”

“高丽跟倭国勾结,他大致是想去倭国避一避。”

朱樉说道:“这李成桂倒是个聪明人,是想要拖着咱们,好让那阿鲁台来给他分担压力。”

“既是如此,那这城也就没必要强攻了,平白折损了将士。”

“老四你跟老十七分别领五万骑兵去追击李成桂,这城且先围了。”

汉城不水什么狭关险道,完全可以绕开。

五万骑追击,在平原上也就足够了。

从目前收到的情报来看,李成桂似乎是打算前往东京庆州。

但也不一定。

如果李成桂打算从海上跑路的话,东京庆州并不是很好的选择。

诚然那里城墙也算高大,能够坚守一段时日,可一旦被围,就等于是没了路,哪怕距离海边只有不到三十里地。

向南,李成桂有数个选择。

首先是庆州,其次釜山,顺天,罗州都有可能。

“或许他跑到歧城岛也说不定。”朱权看着地图思索着道。

歧城岛也就是后世的巨济岛。

朱棣瞧着地图,说道:“还真有这可能。”

比起其他地方,显然歧城岛的位置更好。

首先四面围海,这就能有效阻挡大明骑兵,而且守不住随时都可以乘船离开。

不远处就是对马岛。

明军则只能以海船击之。

李成桂还能继续向倭国逃。

朱权和朱棣越看越觉得可能。

“或许李成桂没这般聪明,其他地方也不能放过,我等主力向歧城岛追击,其他地方派些探马即可。”

“要是去了其他地方,也没这般麻烦了。”

朱棣想了想说道。

这方案得到了朱权的肯定,当即不再犹豫,合兵七万直奔歧城岛而去。

另外三万兵马分别向着有可能之地探查。

李成桂还是有几分本事的。

就像是朱棣他们所猜测的那样,高喊着去东京庆州只是个幌子,他根本就没打算守城。

出了汉城行了七日后,李成桂寻了一处埋伏之地安排了两万士兵,进行对明军的埋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皇长孙!》,方便以后阅读大明皇长孙!第812章 见面就跑的李成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皇长孙!第812章 见面就跑的李成桂并对大明皇长孙!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