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天策军

作品:剑歌行|作者:七辛海棠|分类:武侠|更新:2022-11-02 02:07:48|字数:4246字

赵钊带来的,几乎全都是坏消息。

根据赵钊的反复询问,那支残兵的组成五花八门,有来自潼关的溃兵,有运输船上的水手,有延川渡口的卫兵,有长安城新征召的“良家子弟”……

这支残兵来自许许多多不同的行伍,其中的校尉、都尉大多已经战死,马高义和葛福这两个人,已经算是最高官职的将领了。

残兵手中的武器不多,弓箭、弩矢的配备不齐,战马几乎是完全没有。

而且这支残兵没有多少口粮,亟需车队腾出一部分口粮供应他们。

赵林甫静静听着儿子的诉说,心中举棋不定。

赵林甫也不知道,该不该留下这支残兵。

或者说,干脆放弃这几千人,赶紧逃往蜀中。

赵钊禀告完了之后,又向赵林甫低声说道:“父亲,左藏库被抢了,贼人还放了火,烟柱烧得半天高呢。”

赵林甫仰天长叹,心情无比沮丧。

左藏库,是存放钱财的皇家库房。

这是长安城最富庶的所在——由于匆匆起驾避祸,左藏库内的金银、铜钱、绢帛、香料等等各种物资还没来得及转运,此时正静静躺在府库之中。

赵林甫经过权衡之后,留下了三百士兵,让他们看守左藏库,并想办法征集民夫,转运那些财物。

想不到刚离开长安城半天,左藏库就已经被烧杀抢掠一空。

赵林甫整理了一下衣冠,来到老皇帝的车驾前,向皇帝禀告大大小小的事务。

即便在赵林甫跪在车栏边上禀告的时候,马车也依然在缓缓的向前行驶着。

老皇帝听着赵林甫的禀告,眼神悲哀的老皇帝迟迟没有开口说话。

赵林甫偷眼看了看神情黯然的老皇帝,心中很矛盾。

以他对皇帝的了解,知道老皇帝已经暂时忘记了潼关大败的事情。

毕竟,潼关之战的责任,赵林甫不可推卸。

而朝堂的崩溃、长安城的混乱,与赵林甫也有莫大的关系。

赵林甫想方设法将话题转到其他方向,老皇帝的心中来不及去思考其他。

片刻之后,老皇帝无力的叹息道:“罢了,左藏库被抢,长安城必然已经大乱。朕连夜西巡,有负长安百姓,这一点点的罪责,就不过问了。”

赵林甫更咽着说道:“陛下仁义爱民,实在是一代仁君。”

仁君?

老皇帝自嘲的笑了笑,心想赵林甫改口很快啊。

往日,赵林甫口口声声说着“圣主、明君、陛下圣明”。

而现在,诸如此类的话,赵林甫统统不提。

这位善于见风使舵的赵林甫,非常聪明的给皇帝冠以一代仁君的称呼。

老皇帝自己,都开始觉得自己是悲天悯人却时运不济的仁君了。

心情惆怅的皇帝坐在车上不再说话,他苍老混浊的眼睛看着车窗外的一草一木,似乎想要把沿途的一切看在眼里,留在心里。

马车摇摇晃晃的向前行驶,赵林甫低声向皇帝说起了那支残兵的事情。

将近五千人的残兵,在兵力匮乏的皇帝眼中,是一支非常宝贵的兵力。

但这些刚刚败下来的士兵,同样也是非常不稳定的因素。

而且五千士兵,还要消耗大量的食物。

逃往蜀中的路程需要半个月,这一路上,食物是极为宝贵的资源。

沉思良久之后,老皇帝慢慢钻出马车。

“朕亲自去看看吧……”老皇帝颤巍巍的爬上一匹战马:“是忠是奸,朕亲眼看了自然知道!”

赵林甫连忙说道:“陛下神目如电,陛下英明睿……”

说到一半,赵林甫看着皇帝郁闷的脸色,连忙住嘴。

如果老皇帝真的神目如电,那么也就不会被安旭山摧残半壁江山了。

心情郁闷的老皇帝策马返回,在禁军和侍卫的簇拥下,来到了车队最后面的区域。

道路两边那些沉默的士兵,进入了皇帝的视线。

皇帝已经二十年没有亲眼看过这些最下层的士卒了。

数千人在道路两边用餐,狼吞虎咽的样子,让人感到心痛。

看到圣驾来临,士兵们纷纷放下食物,站起来列队相迎。

作为一支从潼关战场上百死余生的哀兵,士兵们表现出令人惊叹的素质。

数千人列队完毕,静静立在阳光下,为数不多的兵器像是孤独的白杨树,笔直的指向天空。

老皇帝看到士兵们穿着残破不堪的衣甲,很多人手中甚至没有长兵器,只有一柄护身短刀。

午时明亮的光线照亮了士兵们的脸,阳光在他们的眼中反射、闪烁,形成一片熠熠生辉的光芒。

和禁军不同的是,这些百战归来的士兵虽然样子狼狈,但是他们神情冷厉。

那些被残破褴褛的战袍,看起来是一种凛然的紫红色,仿佛有无数的鲜血渗透凝固在里面。

士兵们眼神有些漠然,有些森冷,那是一种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冷漠,于是看淡了生死。

就仿佛那宛如实质的杀气,浓厚到几乎凝固的程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剑歌行》,方便以后阅读剑歌行第184章 天策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剑歌行第184章 天策军并对剑歌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