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忠奸难定

作品:大明之拯救崇祯|作者:独坐窗台观风雨|分类:历史|更新:2022-11-27 19:38:20|字数:4508字

之后杨永明继续说:“除了孙传庭这种大局之人外,其他有能力并且忠心的人也并不多。

因此我对陛下说,忠奸并不是唯一用人的标准。

尤其是在最后这一段时间,有很多人是无奈之下而投贼。

比如唐通,他身兼宣化总兵,密云总兵等要职,在明年李自成攻陷大同,唐通封定西伯。

陛下让他与吴三桂、左良玉、黄得功一起征召勤王,但只有唐通入京,当然,据我所知是因为路途遥远才所致,我想黄德功因为路途遥远是真的,至于其他两人,这就不好说了。

在唐通入京后,陛下慰问再三并赐蟒服玉带,并赏四千两白银犒军,就这也不知道要被贪没多少。

之后命与监军太监杜之秩守居庸关,在唐通领军出关战李军时,杜之秩却开居庸关向李投降,导致唐通腹背受敌不得不降。

还有陈永福,他三守开封城,并在一次守城战中射瞎李自成左眼。

当然,后世有射箭者有陈永福、陈永福之子陈德和小卒谢三这三种说法,毕竟时间离得久了。

但不管是谁,都是在他所领导的战役中发生,后来孙传庭败退时在郏县作为后卫,因部众溃退而大败,最后无奈投降。

之后山海关大战,李自成失利后嘱托陈永福率万人坚壁清野防守太原,陈永福在太原与清军力战,最后太原陷落陈永福生死不明。

另外还有漕运总督朱大典,此人可以说是贪婪成性,甚至被称为在世严嵩,史书上是这样记载他的贪婪,饶有才,而性奇贪,多行暴虐。括取财贿,四府僚属,囊橐皆尽,人拟其富且敌国。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拒绝了清军多次劝降并率兵固守自己老家金华县城,抵挡清军围攻长达二十多天。

要知道清军下江南以来,不论是扬州、南京、杭州这样的大城要么投降,要么一天即被攻克。

可小小一个金华却能抵抗这么久,连统帅博洛也被震惊了,他想看看这个硬骨头,亲自统帅三军将金华围得水泄不通。

很显然,金华难以幸免了,朱大典却不为所动仍然坚持强硬抵抗,清军又从杭州调来红衣大炮,终于轰塌金华城墙,金华就此陷落。

城破之时,朱大典让家中妇女先投井自殉,自己则在火药局聚集子孙和宾客点火殉国,城陷后,满兵为泄愤屠城三日,死者不可胜数。

时人评价:盖浙东死事之烈,未有如大典者。

陛下您说,像这样的人,忠奸如何去评价?”

崇祯听完之后默然。

杨永明继续说:“另外还有一个陈奇瑜,此人可以说是非常的有才能了,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他曾把起义军困在了车厢峡,李自成、张献忠等首领都在里边。

车厢峡四面山石陡峭,中间长达四十里易进难出。义军误入险地,山上的居民扔下石头打击他们。

有的扔下火把并在山口垒起了石寨,切断了他们的通路。又碰上阴雨连下七十多天。

弓箭都丢失了,衣甲全部浸透,人数日没有一顿饭,马没有草吃,死去的人数超过了一半。

这个时候只要官军逼上去就可以全部歼灭他们,流贼的首领们看到形势逼迫,为了摆脱这种困难局面决定采取伪降手段。

他们下令把军中劫掠、缴获所得金银财物集中起来,派人入陈奇瑜营中,用重金宝物贿赂了陈奇瑜以及各位官军将领。

明末的朝廷官军本就贪生怕死不敢同义军打硬仗,得了贿赂以后更加极力主张招抚。

陈奇瑜也认为义军是在走投无路情况下的真投降,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大功告成,因此决策招抚。

他向朝廷报告之后得到了兵部尚书张凤翼的支持,经陛下亲自批准,是年六月陈奇瑜代表明朝廷同流贼达成了招安协议。

由陈奇瑜按流贼军士兵数目,每一百人派一名安抚官加以监视,负责遣返原籍安置。

所过府县由当地政府供应粮草,同时檄止官军进兵以免发生冲突,当时流贼开报的受抚人数有四万多名。

其中包含八大王部一万三千余人,蝎子块部一万五百余人,张妙手部九千一百余人,八大王又一部八千三百余人。

各部流贼并非真正投降,于是整旅出栈道与陈奇瑜部官兵揖让酣饮,易马而乘抵足而眠。

流贼之无衣甲者皆整,无弓矢者皆砺,数日不食者皆得饱腹,流贼将士用这种办法巧妙地渡过了难关。

就在一天夜间,义军尽数绑缚诸安抚官,或杀或割耳或杖责或绑缚之后而丢之路旁,安抚官死者五十余人。

流贼军继而攻掠宝鸡、麟游等处,开始纵横而不可制,陈奇瑜这时才如梦初醒,自知闯下了大祸。

陈奇瑜后悔自己失策,就把罪名推到别人身上以求卸责,起义军刚刚反叛时来到凤翔哄骗驻军打开城门。

守城的士兵知道他们是在诈骗就骗说用绳索拉他们上去,杀死了先上去的三十六个人,其余的义军一哄而走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之拯救崇祯》,方便以后阅读大明之拯救崇祯第二十八章 忠奸难定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之拯救崇祯第二十八章 忠奸难定并对大明之拯救崇祯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