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杀!

作品:大明之拯救崇祯|作者:独坐窗台观风雨|分类:历史|更新:2023-02-25 22:28:40|字数:4570字

崇祯十八年六月二十日,这一天晴空万里,天气非常的不错。

辰时二刻左右,此时清军已经吃完早饭集结完毕,随着多尔衮一声令下大军正式向宣府城挺进。

当他们来到距离宣府城五里左右的时候,左良玉率领着十三万大军在此排开了阵势等候多时了。

这次他是将手头上所有的队伍都拉了出来,他看向对面的清军目光有些忧虑。

经过上一次的短暂接触,他对于清军的强悍已经有所体会了,张献忠之流根本不能和其相比。

当然,他并不认为自己会输,然而虽然能赢但损失必然惨重,他对于自己手底下的兵马实力十分清楚。

当年最开始担任总兵之时,手中的编制是一万二千兵马,这些是真正的精锐。

然而之后的一场诛仙镇大战使他几乎全军覆没,只留下了几千人马,再之后进行了扩编再加上以战练兵的方法得到了几万人马。

但也只有最开始的那段时间,在之后就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让他去练兵。

虽说后面他靠着征调青壮以及收编流贼使他的队伍急速扩大,甚至到最后达到了八十万之巨。

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到底有多少的水分,再然后皇帝让他缩减编制走精兵路线。

最终得到了今天这二十万人马,虽说去掉了那些累赘之后队伍的阵容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再加上之前这段时间的训练,整支队伍的实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长进,但这也只是和之前相比较。

说到底他手中真正称的上精锐还是最开始的那些人马,三万步卒以及五千骑兵。

这些才是他手中真正的精锐,是百战沙场的老兵也是他的底气所在,不过在之前他调给了他儿子左梦庚一万兵马以帮助其驻守大同。

他现在的策略就是要以己方绝对兵力优势压垮对面,说白了就是仗着自己人多去消耗对面。

等到最后他的两万五千精锐就会发起冲锋进行收场,在说难听点儿,除了他的精锐之外其他人马在这场战斗中都是炮灰。

很残酷,然而这就是战争,只要能赢那就够了。

所以此次排兵布阵和以前相比没有什么差别,最多就是两万精锐被以预备役的名义放在了后面。

五千精骑则是放在了整个阵型的最后方,这也是为了以防被对面绕后,同时左良玉也准备让他们绕后去捅对面的屁股。

除此之外还有一万五千骑兵放在军阵的侧面,以护卫整支队伍的侧面,同时用于侧击和包抄。

这一万五千骑严格意义来说只能算是步骑兵,因为他们并没有受过太多的严格训练。

其实就相当于后世的摩托化部队之类的机动类部队,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是之后所招募的只要会骑马就行。

本来左良玉的想法是,等到时机成熟后再对他们进行训练,将他们转化成真正的骑兵,只不过现在还没来得及。

最后,这一战并非是他不想打就能不打的,毕竟人家已经杀到了门口,而且他们的目的并非攻城而是劫掠。

劫掠自然是以那些村镇以及无兵把守容易拿下的小城为目标,自己若躲在宣府城中自然能够保全自身。

但自己作为大明的将士,怎么能够眼睁睁看着这些外族屠杀我大明子民而无动于衷呢?

更何况若他真敢那样做,恐怕几天后皇帝就会派人来拿了自己的脑袋。

至于清军这边,六万大军中一万蒙八旗和两万满八旗都是骑兵,剩下的两万汉八旗和一万满八旗则是步卒。

至于说在之前的那场接触战中清军为什么没用骑兵,其实也很好理解,山地狭窄不说,而且道路极其崎岖根本不适合骑兵进行冲锋。

而且在那种地方,队伍很容易拥堵在一块儿,就像那时的明军一般,而在那种地形那种情况之下,骑兵很容易陷在其中。

而骑兵一旦失去了其速度,那么就会如同粘板上的鱼肉一般极起的危险。

而清军的排兵布阵也是极其的简单粗暴,两万汉八旗为四排站在前方,一万满八旗成两排在后方。

在多尔衮他们看来,他们是进攻方因此并没有过度追求纵深,至于三万骑兵自然也放在队伍的侧面。

和对面的明国骑兵进行对阵,他们要做的就是消灭对面的骑兵,然后对明军的步军进行侧击以及包围。

其实对于他们来说一个字,莽就行了,没有什么阴谋诡计,毕竟在他们看来,大清是无敌的。

其实说到底在入关之前,他们唯一的兵书就是三国演义,他们就算是想用三十六计也不知道该怎么用啊。

两边已经排兵布阵完毕,多尔衮看着对面的明军不由的点了点头:“这个明军和我们以前所见到的确实大不相同。

看来这左良玉确实有所才能,这明国地大物博,还是有很多能征善战之士的。

这非我大清所能比,以后我们万不能太过轻视明国了。”

这时多尔衮身旁的一名将领嗤声笑道:“摄政王何以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之拯救崇祯》,方便以后阅读大明之拯救崇祯第三百一十一章 杀!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之拯救崇祯第三百一十一章 杀!并对大明之拯救崇祯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