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逃出升天,论功行赏。

作品:大明之拯救崇祯|作者:独坐窗台观风雨|分类:历史|更新:2023-08-12 21:37:34|字数:5100字

约两三日后,多尔衮二人率领着剩余的骑兵,沿着汾水支流穿越太行山脉进入了真定府。

虽然已经脱困了,但多尔衮丝毫不敢停留,只是简单稍作修整了一番,而后于周边劫掠了一番补充了物资。

随后便全速向东北方向而去,另一边唐通在接到圣旨后,便立可率领保定人马前往河间府。

在接管了天津卫的兵马后,唐通便马不停蹄的率领两支人马,在京师与河间府之间设置防线,堵截清军。

几日后,唐通通过斥候得知清军已经来到了京师范围,于是率领人马前去拦截。

双方最终在顺天府的霸州和保定之间展开了一场厮杀,仅仅不到半天,唐通的防线便被多尔衮击溃。

在击败了唐通之后,多尔衮便率领人马继续快速的向喜峰口而去,第二天的上午在蓟州与吴三桂所率领的的关宁铁骑相遇。

多尔衮与豪格二人看着挡在面前的关宁铁骑,脸色凝重又难看,此时六万人马只剩下了不到两万的骑兵。

多尔衮他们在经过这些天的不断厮杀,以及高度紧张的连续行军,到现在可以说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面前的关宁铁骑不算弱,如今也算是以逸待劳,在兵力上清军也并不占优势,清军再一次陷入了绝境。

双方都没有过多的对峙,只是微微调整了一下自身后,便发起了攻击,关宁铁骑装备了大量的三眼火铳。

因此勉强算是占据了先机,在发射完后立刻被骑士们用作铁锤,当近身武器使用。

双方都拼尽了全力,这一场厮杀持续了一个来小时左右,最终清军率先溃逃。

多尔衮再次留下一部分人马,用以阻挡吴三桂,他则是带领剩余的人马往喜峰口赶去。

吴三桂在解决了殿后的清军后,立马率领人马前往追赶多尔衮,最终在付出一定代价后。

多尔衮与豪格率领着残余的人马从喜峰口附近进入了草原。

进入草原后多尔滚也不敢停留,一直到入夜后才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多尔衮看着周边残余的人马。

闭上眼重重的叹了口气,原本挺直得腰杆也弯曲了也许,整个人一瞬间似乎苍老了许多。

豪格以及其他将领,此时也都是沉默不语,原本的六万精锐,如今只剩下了六七千人左右。

而且这些人还不一定能全都回到辽东,其中一些受伤的能不能挺过去不知道,最重要的是干粮也没有多少了。

————

崇祯十八年七月二十九日,崇祯皇帝率领京营班师回朝返回了今京师,各地总兵督师一同进京。

兵马则由各自副将暂时统领,返回驻地。

第二天大朝进行论功行赏,根据统计,此次剿灭清军约五万三千六五十七人左右。

此次明军的损失也极大,根据不完全统计,这将近半个多月来前前后后加上唐通以及吴三桂。

明军此次共损失了大约十七万人马左右,其余损失不计其数。如此伤亡不可谓不大。

而且最后还是让清军给逃走了一部分,不过总体来说勉强还是不错的,毕竟惨胜也是胜利嘛。

毕竟在此之前,和清军大规模的战争还没赢过呢,而且此次可不仅仅只是表面上的胜利。

杨永明他们想要借此机会达到的目的也都达到了,首先,此战过后将士们对于清军不再如以往那般畏敌如虎。

其次,打破了清军在将士们心中满万不可敌的神话,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此战过后,大约两三年的时间内清军将难以在袭扰明国了,而且从现在起大清对于蒙古诸部,甚至于朝鲜的掌控力将会大大的降低。

这段时间内,大明可以安稳的进行发展恢复国力,同时可以让李过率领皮岛之兵,尝试重新恢复大明对于朝鲜的控制,断掉清朝一臂。

另外就在前几天,李过与水师主将郑芝豹联名传来捷报,登莱水师与清军水师在龟矶岛与皇城岛皆展开大战。

清军不敌溃逃,郑芝豹率领水师一路追击,最终在清军水师的老巢,旅顺口将其彻底歼灭。

从今以后,大明水师在近海岸将再也没有敌手。

除了以上所述,大明还可以趁机拉拢一部分蒙古部落,现如今的气候大家可都不好过。

而大明仗着地大物博,以及地理位置等相比于其他人是要好一些的,尤其是现在的大清。

本身就是穷山恶水,再加上这一次损失惨重,别说帮助蒙古诸部落或者朝鲜了,他自身现在都难保了。

到时候明朝威逼利诱,定然可以收服一些个蒙古部落,等到以后收复辽东时,便可以用他们牵制其他蒙古部落。

而且在这段时间,明天还可以获得大量的战马牛羊等物,毕竟物资不可能白送吧。

而且在收复辽东后,蒙古自然也要收复,到时候这些部落的人就是最好的向导以及助力,如此可谓是一举多得。

——

大殿之上,在王承恩说完了此战损失比例等开场词后,崇祯与大臣们简单的商讨了一下,此战的得失以及不足之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之拯救崇祯》,方便以后阅读大明之拯救崇祯第三百六十五章 逃出升天,论功行赏。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之拯救崇祯第三百六十五章 逃出升天,论功行赏。并对大明之拯救崇祯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