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商师西征(二)

作品:夏商之际革个命|作者:知北you|分类:历史|更新:2023-01-30 11:11:35|字数:5364字

俗话说“人马过万,无边无岸”,何况是四万大军,沿途经过的方国,大概从来没见过如此庞大的军队,都惊奇得要命,又听说是灭夏的商武王成汤的军队,自然都望风归附,都来迎接,称臣贡献,也派人给指向引路。

商汤就让伊尹把这些国家、部族标注在大商的地图上,算作大商朝属国。

也有些原来忠于有夏的方国或本就是自然邑聚不肯臣服的,商师大军就去攻伐。

那些小国、城邑、村聚基本上没什么正规武装,有个三百、五百的土卒族兵,如何能和武装到牙齿的商师抗衡,打不几下就被缴了械。

商师把那些邑人围起来刀压着脖子:“你们听着,商武王已经革了有夏的天命,现在革命成功,就来解放你们。只要你们臣服大商,称臣纳贡出徭役为大商服务,就能翻身得解放,过上美好生活!”

“大人,俺们在这里过得挺好,自由自在,想怎么过就怎么过,从来不用称臣纳贡出徭役,生活也挺美好,不想被解放!”

“不想被解放就是反革命,立刻杀头,你们的老婆都是我们的老婆!”

“别呀大人!那好吧……”

所以,商师西进,并没有遇到多大的阻碍和困难。

商汤和伊尹一路留心所经过的山川道里,查看地势,绘制地图,看中了几个可以做国都的地方,但是都不十分满意。

***

西商就在今天的河南偃师,正在洛河和伊河之间的地方,就是在今天所说的“伊洛河冲积平原”上,具体位置就在今天偃师市翟镇的二里头村,北面是洛水,再往北就是黄河;南面是伊水,再往南,就是连绵起伏的中岳嵩山,也就是嵩高庠和嵩山女学所在的地方。

在夏末商初的时候,洛河、伊河还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北商水和南商水,因为这两条大河本没有名字,西商人迁徙到这里之后,就以自己的国族来命名这两条大河,北商水就是洛河,南商水就是伊河,它们交汇后流到黄河的一段,今天称为“伊洛河”,那时候只叫“商水”,所以北商水、南商水、商水是指不同的河流和河段,这个得搞清楚。

“洛水”、“伊水”的名称,是商人把故国的两条大河的名字搬过来,北商水就命名为洛水,南商水就命名为伊水。

古人喜欢迁徙,迁徙到的新地方的一些山川河流往往没有名字,就用故地的一些名称来命名,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并不足为奇。

奇的是当A族从某地迁走之后,B族又来到这里,又重新给这里的山川河流命名,原来的名字这里没有了,却在A族新迁徙的地方出现了,后来者居上,这些新命名的名字往往得以流传下来,而古名却失传。

所以,现在很多人一提洛水、伊水,也不管时代早晚,就认为是河南的洛河和伊河,其实在夏商之际,洛河、伊河都在豫东、鲁西一带,其中伊水就是流沙(泗水)的别名。因为商人的迁徙,把洛水、伊水的名称搬到了西方,而后来人又把原来的洛水、伊水给取了别的名字(比如把伊水命名为泗水),自然就搞不清夏商时期的洛水、伊水在哪里了。

西商人是在夏后不降时期迁徙到此地,在这里已经经营了上百年,他们都城百年间一扩再扩,变得十分庞大,人口众多,因为他们联合了南部南皋二十一部和北部北皋十六部的野蛮部落,互相通婚,贸易往来,所以人口比较繁盛,有大大小小的属国、部族三百多个。

南皋就是今天偃师南部的万安山一带,北皋就是偃师北部的邙山一带,当时这里原始森林密布,生活着许多土着野蛮部落。

到了商代的时候,把他们视为戎狄部族,统称他们为“伊洛之戎”,据说都是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有四五百个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两三万人。

最大的就是南、北皋三十七部,算是这些野蛮部落中的大国,每部下辖许多小的氏族部落。

这些野蛮部落有姜姓、允姓(一说允姓戎就是猃狁)、姬姓、酉姓、姞姓、妯姓、桑姓等十几个姓氏,不知道怎么成了野蛮民族,商侯靖献给夏桀的十二虎姬就是来自这些野蛮部落的女子。

这些部落民风彪悍,凶猛好斗,而且是全民皆兵,无论男女都会作战,比东夏还厉害,打仗的时候自然也是男女一起上。可他们不会耕耘农作,只靠渔猎和采集为生。

西商人来了之后,开始和伊洛之戎作战,争夺地盘,打了许多年之后,西商人占据了伊洛之交的平原地带,戎狄部族占据着南北的山林地带,双方经常开战,对峙了一百多年,谁也弄不过谁。

到了商侯靖的父亲商侯馯之时,双方达成和平协议,和睦共处,互相通婚,还贸易往来,互通有无,成了友好邻邦。

但是这个和睦共处却是有条件的,就是西商人每年要拿出许多财物来给三十七部送礼,类似称臣纳贡,但是商人的口吻是“无偿援助”,因为这些戎狄部落太穷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夏商之际革个命》,方便以后阅读夏商之际革个命第288章 商师西征(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夏商之际革个命第288章 商师西征(二)并对夏商之际革个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