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惊闻捌

作品:无双群侠传|作者:朔望月78|分类:武侠|更新:2023-01-13 12:56:34|字数:6268字

黄焕之口中的河便是黄河,黄河孕育无数生灵,却也多灾多难。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每次都是生灵涂炭。公元1117年,宋徽宗年间,黄河决堤,百万人因此丧命。黄河多灾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河水中夹带大量泥沙,导致下游河床不断升高。黄河到了河南等地,已成悬河,高出地面十余米。

而这泥沙的来源,却是主要来自黄焕之家乡下游晋、陕黄土高原地区。此地黄土结构疏松,本来就极易流失,黄河中游的十支流河网又是稠密。只是这其中根源还不是如今的黄焕之和沈放可以理解。

沈放听他言语之中,并不以自己清贫为苦,但胸怀怜悯,对天下百姓的忧虑更胜自身,也觉动容,问道:“冒昧一问,不知黄兄有何志向?”

黄焕之神情微动,抿紧双唇,熊熊火光映在面上,忽明忽暗,沉默良久,一字一句道:“愿天下太平、永绝刀兵,四海富足,百姓安乐。”

忽听一人击掌道:“好!我辈读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两人回头,却是李云政过来。他乃是关中名士,宋时关中有位理学名家,世称横渠先生,张载张子厚是也,所创“关学”,撑起关中文脉,关中学子,都受其影响。李云政方才所说,正是流传千古不朽的“横渠四句”,道出了天下读书人的崇高志向。

李云政也在沈放身旁坐下,道:“听二位论道,忍不住相扰,两位勿怪。”

沈放心中也觉一阵激动,两人言语颇有振聋发聩之意,更难得是情真意切,绝非虚假空话。

李云政坐下便道:“如今四海鼎沸,天下难得安宁。中原有宋金之争,北有蒙人崛起,野心勃勃,西有西夏人心不足。天下百姓,内忧外患。眼下不论大金还是大宋,都是国中疲敝,民怨沸腾,此际却还要妄动刀兵,置万民于水火,悲乎!”

脚步声响,却是潘前堂、潘前栋兄弟也跟了出来,潘前堂还未走近,便道:“李兄所言不假,我兄弟自静江府一路北上,越往北,越是满目疮痍。近年多灾,天祸连绵,百姓悲苦,实不该雪上加霜。”

潘前栋却道:“天下一统,民心思归。此地本是大宋国土,四千万大汉百姓翘首以待王师,此乃大势,纵使来的不是时候,却也是不可逆。”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议论起来。谈起天下大势,这几个读书人无不双目放光,神采奕奕,引经据典之余,更不忘结合自己所见所闻佐证。

四人高谈阔论,沈放却渐渐沉默,侧耳倾听,便是旁人问他,也只是寥寥数言。

四人都有真才实学,又绝不迂腐,各有见地,或高屋建瓴,或胸怀坦荡,或别出机杼,或慷慨激昂。所言所论,许多都是沈放初次听闻,有些言语更叫他有眼前一亮,茅塞顿开之感。

沈放暗暗点头,心道:“常言道,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此话果然不假,这几位虽未有功名,但若论才学,怕并不在毛自知毛兄之下。”

沈放本也是言语犀利之人,但如今话却变的越来越少。这倒不是自惭形秽,觉得自己见识不足,自行藏拙。而是一番挫折历练,叫他更乐意倾听旁人的想法。

五人滔滔不绝,直到草药煎好,黄焕之服下,仍是不肯作罢。转眼看,远处点点火光,想来如他们一般的也是大有人在。

所谓言如心声,畅谈之下,几人心性也逐渐展露无遗。沈放说的少,听的多,对几人性情却是感触更深。

几人政见各有不同,却都是一腔热血,心怀百姓,憧憬一个太平盛世。不自觉想起辛弃疾、陆游、韩淲,甚至毛自知。只觉自己所见,真正的饱学之士,无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百姓祸福为忧患。

难怪古往今来,天下人如此尊敬读书人。这仁爱道德的准则,不管践行几何,实已根植读书人心底。

喜欢无双群侠传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无双群侠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无双群侠传》,方便以后阅读无双群侠传第六百一十一章 惊闻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无双群侠传第六百一十一章 惊闻捌并对无双群侠传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