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城关望塞外,巷尾故人忙

作品:西径明月刀|作者:达奚月|分类:武侠|更新:2023-07-20 15:16:56|字数:4528字

第9章 城关望塞外,巷尾故人忙

一行人踏着夜色往西径关城铺而来,走到城铺的脚下时,郑令大人道:“还请张将军带路。”

张大哥笑道:“只是队正,大人抬举在下了。”

走上了城铺时,面对前方,张大哥随口介绍道:“各位大人,在下就权尽地主之谊,说一说这西径关,各位且看这东西山岩都陡峭,中间一路盘旋崎岖,我们在山顶置关,还是取西径关名,又名雁门关,意大雁难飞过之意。此关也有些原汉朝旧址。本朝与突厥多次大战,汉代时也属中原重地,自应设立此关。不过本朝才初形规模,人员建制偏少。”

“我本来有雁门郡守商议此事时,大人对我说过,目前据险立关,更多是作烽火台之用,好及时向中原报警。”

“前方有十八烽燧台,各依地势据险建立,各距约十里不等,人员配有每烽六人,烽长一人,助手五人,每人自备弓一把,矢三十,横刀一把。单弓弩一把,射程一百六十步,弩箭配四十。伏远弩二把,射程四百步,弩箭三十。只有第四个烽火台人员配备八人,弓弩配备也有不同。其他各烽燧台望铺应备事物一应齐全。”

众人顺着月色往前看去,前方视力内约摸能看到二三座烽火台。晚间确实不易看清。

张大哥续道:“在下深以为郡守大人说的在理,我烽火台总兵力才百余人,西径关目前朝庭配一队一百人,总计二百多人,一年下来是不小的开支,可是如果突厥来犯,烽火传迅是第一要事,我巳下死令,如果烽火台大军敌方来袭,未能及时烽火传迅者,全斩!巳及时传迅者,可以权宜杀敌并后退到西径关。”

众人听得心头更是沉闷。

城楼上的兵士神情十分随意,对于他们来说,就看一眼腰间握刀的姿势,一眼就可以看出对方是不是杀过人的菜鸟了。

不过所有经过的兵士,一看到郑通手中的槊刀,那是人人眼中放光。好一把好刀!好一个年青世家将军!

张大哥又道:“不过就目前的兵力来说,不说要挡住几万以上的突厥大军突然来袭,我觉得依人数就是稍微阻一阻大军的时间也太短了!”

郑令神情肃穆地听完后,说:“兵力确是太少了,最难的是常备驻军报备手续复杂。要加兵力,毕竟又远离县,府,运输补给不便,正规手续不知要多久去了。”

大家随意在城楼上走了一会儿后,郑令停上脚步,转身对其他七人道:“另外关于刚才我说分组的事,我大概的意思是,第一组,陈思衣,张萍,独孤青虹,刘顶,崔远山,孙亮。

第二组,郑通,郑柳,钟镇明,长孙思德,陈明,陈和。

第三组,我,长孙敬,达奚月,长孙武,裴定山,周绅。”

“大家先考虑一下再回我。”

众人都默了一下,没有人发话。大人自有大人的考量。

“那就这样吧,明日郑通,陈思衣,崔远山拟一个北上路线初稿给我。”

“大家回酒铺休息吧。”

待众人走后,郑令大人却独不走,身边只有张大哥。

张大哥道:“大人还要交待什么?”

郑令道:“我且问你,西径关还有多少百姓住户,整个一条街。”

虽然他并不知道是牛角巷,可这句话说的可就全包了。

“回大人话,三十五人,铁匠铺,木匠铺,书塾,酒铺,养马铺,都是军中老人及亲带家属。其中年幼就学的十人。”张大哥回应到。

“如果战事一起,你有把握在多少时间内全部送回雁门郡或内地其他郡,车马可提前准备好,路线如何安排,你可有预案?”

“这个。。。。。。”张大哥确实没有想到是这么一件事。

顿了一顿,还是回道:“回大人,今晚马上我就作预案。”

“明日一早交我。记住,我早有听闻,他们的亲人昔日为国军中战死的居多,对于我们来说,他们每一个都是我们的血肉亲人!”

城墙上风吹的大旗扑扑地响,

张大哥只感觉热血往上涌!

李昭交待了刘平和王韦几句后,大家就各自回家了。

李昭轻手轻脚地开了门,也不知姑姑回家没有,又把门轻轻地关上。并没有拴住。

无声无息地走过小院子,进了屋内,点了油灯,看看姑姑没在,李昭也没想着马上关内屋的门,这才喘了好长一口气,坐在板登上,两只手端住脑袋,看着桌上的油灯出神,呆了一会儿。毕竟,这些天事太多,今天最多!

油灯突然一闪,只微微听见外面门吱一声响,李昭侧脸一看,外面未上栓的外门突然晃进来一个黑衣人,蒙着脸,空着手,眼光明亮。

那黑衣人进了门,却不往里屋走,瞧了一眼李昭,却在小院中站定,神清气爽朗声道:“故人来访!”

一闪,门外又晃进一个人,李昭定睛一看,却是隔壁刘平的爹刘铁匠,只见刘铁匠沉声回道:“这个故人是你安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西径明月刀》,方便以后阅读西径明月刀第九章 城关望塞外,巷尾故人忙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西径明月刀第九章 城关望塞外,巷尾故人忙并对西径明月刀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