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风起波澜

作品:不是吧君子也防|作者:阳小戎|分类:奇幻|更新:2023-11-28 18:58:57|字数:8244字

燕六郎笑放开手,不再玩笑。

与此同时,二楼的一众士人,很快略过了这个危险滑坡的话题。

“不管如何,今日能有浩然气下酒,乃不幸中的万幸,来,诸位,敬一杯!今日花酬,在下请客。”

有锦衣士子起身,激昂举杯,豪掷千金。

二楼,大半的客人站起身来,笑而豪饮。

燕六郎与离大郎对视一眼,默契站起,跟随饮酒。

两位好友厚脸皮蹭酒,欧阳戎摇摇头,他依旧坐着,旁若无人的夹菜,耳畔传来士子们豪饮过后、止不住的议论声:

“听说这一批受迫害的义士清臣中,王主簿正好被贬谪到咱们江州,任州学博士,而杜给事中,被贬去龙城县做县丞。

“不过可惜的是,李刺史、魏御史他们贬地稍远,一者在饶州,一者在黟县。”

“无妨,到时候,几位先生前来,在下一定出城相迎……”

“在下也是。”

“加小生一个……”

众士子热情迎合。

认真干饭的欧阳戎,动作略微停顿,抿了抿嘴。

州学那边确实缺一位江州博士,眼下州学开年举行释奠盛典,都要由他这个长史代劳主持,原本是江州官学博士责任的。

也不知那位名叫王俊之的前长安主簿,是否赶得及参加……

至于朝廷最近发生之事,欧阳戎作为江州长史,又拥有浔阳王府与相王府的消息渠道,

自然知道的比这些士子们多一些。

除了官居天官的季乾易外,李刺史、魏御史、杜给事中、王主簿等人,算是朝中保离派内,主张与态度最激烈的一批人,

甚至可以直接说是复乾派了。

这一批复乾派此前还曾责怪狄夫子态度软弱,说夫子只强调“保离”,不推行“复乾”……

当然,这些都只是保离派的私下争端,明面上还是对外统一的。

不过这一次中枢与佛像事件,依旧使他们分割了出来,算是卫氏分裂保离派的阳谋……欧阳戎洞若观火。

桌上饭菜吃的差不多,欧阳戎似是听到什么,忽而皱眉,转头看去,那群士子正在“大声密谋”,去向江州大堂抗议造佛一事。

只听见,人群中有一位士子语气疑惑:

“王刺史毫不作为,助纣为虐,在意料之中,早听人说他是卫氏提拔之人,蛇鼠一窝……

“可欧阳良翰呢,这位长史大人乃是闻名天下的守正君子,此次难道没上书劝谏,阻拦劳民伤财的造佛?”

“长史大人应该上书了吧。”

“可为何这场风波丝毫没连坐到他?”有人语气冷淡。

楼内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毕竟是本州长史,没人敢带头说不敬的话,况且还是此前一直广受敬仰的真君子。

只不过在这出奇沉默的气氛中,个别士子眼神狐疑、不忿起来……

离大郎与燕六郎不禁看向欧阳戎。

“都看我干嘛。”

欧阳戎笑了下,夹了块青菜咀嚼,表情似是认真想了想,转头说:

“事已至此,咱们还是先吃饭吧。”

见他不在意,离大郎与燕六郎忍俊不禁。

欧阳戎失笑摇头。

他的奏折确实反对了。

只不过反对的点,与大多数的反对者有点不同。

嗯,他给那位陛下认真算了一笔账……

而这种冷静“直男”的言辞,自然是没有李刺史、魏御史等骨鲠直臣骑脸输出来的激烈显眼。

也不知那位女皇有没有看他的奏折。

反正最后,这场风暴没波及他丝毫。

约莫半时辰后,二楼午膳相续结束,士子们的议论渐小,各自散去。

欧阳戎一行人也离开了云水阁。

其实,像这样的士人清议,最近在云水阁这类文人墨客多的地方,一天不下十场。

欧阳戎走出云水阁,微微皱眉。

民间士子们的情绪,比他想象的还要激烈一些,连远在江南道的江州士子们都在热议此事,也不知其他地方吵成何样……

往后几天,果然有一些士子逐渐聚集江州大堂的门口,抗议江州承建佛像一事。

欧阳戎置若罔闻,日常前往浔阳王府,与作为江南督造使的离闲,一起“商讨”建造东林大佛之策。

中途,他还去浔阳渡住持一场保佑舟船风调雨顺的先贤祭典。

看着老老实实过日子的贩夫走卒们,欧阳戎忽觉官员士子们所关心、争论之事,其实与下方大多数百姓们无关。

除非为了建造佛像,江州大堂吃相难看的收缴苛税,募集粮资。

然而,有他这位江州长史,坐镇江州大堂,自然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一时间,浔阳城内,除了喜欢“键政”的士子们在茶楼酒馆聚众发出的喧嚣非议外,其它民生全都无恙。

只不过,低调运转的江州大堂、与纹丝不动的江州长官们,很明显没有让满腔热血的士子们满意。

欧阳戎骑着冬梅上、下值时,经常被青年士子当街阻拦。

质问长史大人如何看待大周颂德中枢一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不是吧君子也防》,方便以后阅读不是吧君子也防四十一、风起波澜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不是吧君子也防四十一、风起波澜并对不是吧君子也防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