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武烈皇后27

作品:彼岸繁花[综红楼]|作者:林一平|分类:游戏|更新:2018-10-02 03:44:44|字数:6044字

孙策的叔叔孙静不想离开家乡富春,但他把族里认字的人都给送到曲阿让孙策考核,能做事的留下,不合格的带回去继续读书。

忙到快秋天的时候,扬州辖区缺人的现象缓解了一点,各级衙门缓慢地开始运转了。

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文盲率,吴夫人拿着她让孙策做的调查报告也跟着皱眉。

孙策现在拥有的会稽、吴郡、丹杨这几处都算是江南偏富裕的地方了。大族的子弟基本都有机会读书,但就是这样,富春孙家送过来考核的子弟,其中还是有一部分只能算是识字,写不好也读不明白简单的公文。

而那些寒族子弟里识字的更少了。读书识字的成本太高,绝大多数的人还在为温饱挣扎,如今还要再添上一条躲避战乱。

就算是有些寒族子弟得到学习机会了,也学的不错了,也是未必有出头的机会。官员的位置是一定的,在没有科举的年代,想做官唯一的途径是靠官员们推举——孝廉。

寒族子弟想要让当地的父母官举荐为孝廉,其难度远远高过世家豪族的子弟。

但这举孝廉的制度也还是有好处。在当官之前,先被家乡的父老考核四十年的人品:是不是孝顺父母?做事是不是清明廉洁?

被举荐成为孝廉后,朝廷还要对进行考试。孝廉科成为朝廷在恩荫选官之外的、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试经术﹐文吏出身的则考试笺奏。

吴夫人慢慢捋顺朝廷选官还有吴地的现状,想打破无人可用的窘境,那就只能开办学校,进行速成的初级文化课普及教育。只有全面地启发民智了,以后才有打破恩荫、地方官员举荐这样狭隘的选官限制。

“伯符,靠征辟能独当一面的读书人来吴地做官,能不能征召到足够的人手先不考虑,难处是在天下的读书人就少。我看不如我们自己动手,来培养需要的人才。先做个计划,看看能不能用上三到五年的功夫,教导出一部分能做小吏的,然后慢慢征辟大儒来吴地讲学吧。”

孙策知道母亲的提议自己教出需要的官员是最利于长远的。但是用年的时间,教导出能做小吏的人,他心里真的是没底。还不如问他年怎么能建一支强军。

这事吴夫人也没指望孙策去做。

“伯符,你好好练兵,早日让扬州安全安宁就不错。”

张昭张纮很赞同吴夫人的提议,先教会民众会简单的计算、简单的书写,然后从中选出适合做小吏的人才,再从这些小吏里慢慢培养聪明的心性好的人,进行进一步培训教导,通过考核后安排等重要的职位。

“夫人准备先教导哪些人读书计算呢?”

读书识字的人少,愿意去教书的也不多。战乱的时候,更难请到大儒了。

“从军营开始吧。军卒这几个月训练下来都能背得军规了,让他们用军规对照认字。然后组织人手把衙门常用的字挑出千个,若能编成容易记的歌谣最好。通过这两样考核在晋升的时候优先,一旦伤残了就可以到衙门做小吏,既能弥补人手缺失、保证衙门小吏来源的忠心,还能让伤残将士以后多一条谋生之路。”

孙策很赞成母亲与二张商议出来的主意。与领军的将领一说,每个人都很支持。能让军卒在伤残后到衙门做个小吏谋生,比给他们一些钱物只能花用一时会更激发军卒的勇气。而且从军律开始认字,速度快效果好。

在刻满军律的石碑遍及军营的角落后,军卒中掀起读书的热潮。

而刘繇那一系的辅官加入教谕行列,使得千字文提早刊印出来。孙策和吴夫人因为教化民众,得到朝廷的嘉奖、敕封。

喜欢彼岸繁花[综红楼]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彼岸繁花[综红楼]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彼岸繁花[综红楼]》,方便以后阅读彼岸繁花[综红楼]第681章 武烈皇后27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彼岸繁花[综红楼]第681章 武烈皇后27并对彼岸繁花[综红楼]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