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扬帆出征

作品:靖明|作者:冬三十娘|分类:历史|更新:2024-01-30 18:24:53|字数:10536字

这是小早川正平没见过的火枪。

有几个小纸包,每个包里都有火药和弹丸。

而那个火枪,有个木制的握把,有个像鸡头一样的金铁件,下面环形的铁圈里有个扳机。

东瀛岛上也有火枪,毛利元就作为一方豪雄,手上有那么几杆不奇怪,所以他的后宅里传出枪响不算什么。

小早川正平见毛利元就把院中一棵樱花树的一根树枝射断,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

“这是对马大捷之后,汪君送来的友谊见证。”

毛利元就也怔怔地看着这杆枪,嘴里轻声地说道。

他不是第一回尝试了,而如今更加觉得这是一种威慑。

这样的火枪,已是明军火器兵的最新制式装备。

他难以想象拿着这种兵器的明军超过一万时,到了东瀛会是怎么一个场景。

他能怎么选?

……

北征蒙元后回京的大明皇帝让大明享受了近十年时间没再大规模用兵,但朱厚熜能那么关注蒸汽机和铁甲舰,又怎么会不在更加可能出划时代改变的单兵军械上下功夫?

燧发枪的出现本来就是大约这个时间点的事,只不过它原本先出现在欧洲,现在则不同。

而发端于嘉靖朝早期的军工国企体系,更是能够专精于此、大规模生产。

阳春二月,北京城在准备会试殿试,大沽和宁波、台元那边,征倭大军的主要力量要正式启行了。

戚继光站在了玄龙舰的前甲板上,分布于前甲板、中后甲板和后甲板的三根巨大桅杆上,风帆还没被放下。

而中后部的两根粗大烟囱上,则已经冒出滚滚浓烟。

戚继光有点心潮激荡。这一艘玄龙舰上,将卒就有四百余人。加上船工,人数更是超过了五百。

这毫无疑问是大明造出来过的最大船只。

在他的旁边,哪怕是封舟巨舰也显得小了很多,更别提其他劈波舰、斩浪舰和其他蜈蚣快船了。

不知道有多少大明百姓过来看热闹。

舰队庞大。从大沽这里出发的北洋海师后备舰船,其实只有二十余艘。但海运局、海上长城公司的护航舰,还有运兵、载货的海商大船,加在一起浩浩荡荡。

“真真灭国之师!”

“大明万胜!”

呼啸声不绝。

从仁川赶回来,又将率着麾下先去济州岛汇合的薛翰意气风发:“扬帆,出征!”

玄龙舰只靠蒸汽机的话,慢得令人心碎。

以它的体量,自然还需风帆相助,才能在舰队中保持速度。

现在,风帆在海兵和船工们的一同操作下被慢慢放下,而沉闷响亮的汽笛轰鸣也声传四方。

水线上下,那一圈黝黑的包铁宛如绶带,但撞开海面轻而易举。

旗帜和鼓声传递中,诸多舰船开始逐一扬帆。

整个启航过程花了近半天,看着帆影重重向东而去,岸上百姓只觉得意犹未尽。

大明在打声势这么大的仗,但大明百姓并没感觉负担加重了什么。

也许是之前数年的积累,也许是那千万两计的十年国债。

买得起国债的都是权贵、富户,与他们仿佛也不大相干。

反倒在回去路上,开始议论起新的事。

“听说了吗?只要愿去朝鲜,秀才也能报名。交上三两银子到北京礼交部学一学朝鲜土话,过去那边少说一个知县,也配通驿!”

“那还学朝鲜土话干什么?”

“糊涂!听不懂,被哄了怎么办?肯学才是肯去!去朝鲜做官,考成在大明也是能用的,还能升官回来!”

他们看到的是红利。

大明扩编多年,但诸省乡试更是年年都有。

简字虽在民间也早就多有用一些,但如今以朝廷的力量作为标准去推行,识字的基础门槛还是渐渐降了下来。

随着朝鲜那边朱家子孙称王、新朝建立,那里已经被当做大明的新国土看待。

普通百姓想去种地那是很难的,朝鲜自己人就很多,可谓地狭人稠。

但这一去,不都是当的人上人?

朴素的想法就是这样,架不住一些大胆和心热的很兴奋。

而对马岛上,严世蕃和汪直再度告别。

“祝提督一帆风顺!”汪直笑着拱手。

严世蕃心情很好:“过年之前,在他们的京都喝酒!”

由于助征朝鲜和对马大捷挫败御守联军之功,这个东瀛伯没有再升爵位,但升了正式的官。

又或者说,已经在这里苦心经营多年的他,自然该是征倭主要将领才行。

现在,威名在东洋已初显的大明海师独眼大将军官升东洋海师提督。

严世蕃要绕过东瀛西南,去琉球与到达那里的东洋水师大军汇合。

“年前打到京都啊……”汪直笑了笑,“如果那个家伙够聪明,那就有希望。”

“本提督会教他聪明的!”

对马岛到琉球,也有成熟航线,但需要经过海岸。

事实上,大多航线如果不是特别成熟,最好都是离海岸不远先航行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靖明》,方便以后阅读靖明第490章 扬帆出征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靖明第490章 扬帆出征并对靖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