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移民热潮

作品:非洲创业实录|作者:恶的呃呃呃|分类:历史|更新:2023-03-26 08:29:18|字数:5630字

只要这些镇的人口在多一点,恩斯特就打算将一些简单的初级工业放到这里,形成一些有点产业的城市雏形。

而且这次的移民就不再是以往那种个人居多了,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一些小家庭也集体到东非来讨生活。

为了方便统治管理,这些移民被打散,各个地区的移民被混在一起组成新的村落。

所以这些新的村落里的居民连方言可能都不一样,大家也不熟悉,自然就更依赖殖民地的协调管理。

崭新的铁制农具被分配到这些移民的手里,拿到生产工具的移民,干劲十足,借助先进的农具和部分土着俘虏,加上马匹和牛。

移民开发了近五十万亩土地,占整个滨海区土地面积的百分之十,可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可灌溉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

其中水田面积达到二十万亩,预计单季可收获稻谷三千万公斤,在剪除口粮(一斤水稻大约产生六两大米)后还能有八百万斤富余。其余土地皆种植剑麻和其他作物。

其中粮食用于进一步移民和扩张需要,所以不做出口打算,而剑麻出口的带来的价值,其中百分之五被用来给殖民地移民和管理人员分发工资,虽然殖民地居民也用不上,毕竟东非没有娱乐场所和其他消费场所,所以恩斯特用不着给他们发太多工资,也就是象征意义大一些。

而这样东非殖民地移民要开垦的土地人均就在八亩以上,所带来的体力劳动还是很大的,但是恩斯特在口粮上没有亏待他们,几乎接近后世人均主粮消费,所以就算不给他们发工资恩斯特心里也毫无负担。

毕竟在远东,你累死累活都吃不上口饭,而到了东非殖民地,虽然还是很累,可伙食上却远胜现在东亚地区的所有国家。

而且开垦的土地虽然多,但是强度没有想象中大,就比如工具,这些从欧洲运来的农具质量可比远东强一大截,而牲畜运用加上土着劳动力和集体化作业都降低了劳动强度。

而且也不需要远东那样的精耕细作,农药化肥都是从欧洲运来的,农田管理相对粗糙。

当然为了提高这些移民的生产积极性,殖民地也制定了一套有效的奖惩制度,干的好吃的饱,尤其是肉类分配尤其如此,干不好就可能饿肚子还要义务劳动作为惩罚。

在农闲时间,东非殖民地滨海区组织修筑了原始土路196公里,基本连接了滨海区六个最重要的镇。

到1866年10月底整个东非殖民地新老移民加上德意志人合计超过9.7万,东非殖民地坦噶尼喀部分,重要地点和土地基本被掌握。

而在这些移民据点之间还有广大的土地被本地土着占据,其数量可能超过三百多万,除了滨海区外,其他地区都还存在不小规模的土着部落。

和这些数量庞大的土着来对比,东非殖民地可以说初步完成了城市(镇)包围农村(部落)的战略。

但移民还在源源不断的从远东来到东非这片土地,这些都为东非殖民地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喜欢非洲创业实录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非洲创业实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非洲创业实录》,方便以后阅读非洲创业实录第四十二章 移民热潮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非洲创业实录第四十二章 移民热潮并对非洲创业实录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