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挖坑

作品:红楼襄王|作者:飞花逐叶|分类:历史|更新:2023-12-22 12:42:52|字数:8900字

相比于原来的俊秀模样,眼下秦钟跟变了个人似的,看起来沧桑稳重了许多。

虽然在这边被礼遇,可西北苦寒之地,又岂能比得上中原风光。

秦业叹了口气,说道:“你姐还未生下一男半女,在王府之中还无安身立命之本,咱们还是不要让她为难!”

“咱们能有如今的际遇,便已是沾了你姐姐的光了,又岂能有不知足之心!”

“是!”秦钟答道,此等心思他只能作罢。

二人收拾完毕之后,便在宦官带领下,往朱景洪下榻之处赶去。

正常来说,他们要先拜见朱景洪,却被后者免掉了。

这反倒让秦钟父子松了口气,面见朱景洪将带给他们极大压力,不见其实也不算什么坏事。

于是他俩只能在厢房里候着,大概等了有两刻时间,可卿才出现在这俩人面前。

“父亲……”

站在门口,看着阔别已久的亲爹,可卿整个人激动得已迈不动脚。

“可儿……”秦业语气也显哽咽,便见他起身走向了女儿。

眼看着父亲靠近,可卿便跨进门槛,跪在了亲爹面前磕头。

“不孝女拜见父亲!”

“快快起来,起来!”秦业上前搀扶女儿。

一旁的秦钟也迎了上来,依礼向可卿行了大礼。

见礼之后,可卿方才仔细打量秦业父子,见他二人满面沧桑便又忍不住落泪。

“父亲……你们受苦了!”可卿泪珠不断滑落。

秦业叹了口气,说道:“多亏有你,否则为父与钟儿,还不知是否有命在!”

这时秦钟也问道:“姐,你入王府之后,过得可还顺心?”

………………

自秦业父子见了可卿,转眼间便是五天时间过去,这两天也发生了很多事。

首先是甘肃地方文武官员,以及抽调的四川陕西等官员到齐,宁焕祥召集他们议了事,细致安排了他们要做好后勤供应。

其次是甘肃地方官员们,也察觉到了王培安想要搞事,并自发串联起来给其施加阻力。

然而王培安并非常人,他丝毫不顾忌自身安危荣辱,两天之内到处调查走访,还真让他查出了不少东西来。

最后他将搜罗的官员贪污证据,分别送了甘肃巡按御史衙门,以及西北监军御史梁潜,当然还有西北总督宁焕祥处。

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三家衙门只能秉公处理。

最后的结果是,共有两名知县被免职待参,另有三名主簿被罢官收监,以及十六名书吏被下狱。

而这只是武威府一地的情况,甘肃的其他府县王培安还没查,便已经有了如此“丰硕”的成果。

这样做的后果便是,消息传出官员人人自危,反倒扰乱了正常的办公理事。

为了平叛大业,在宁焕祥和梁潜共同指示下,案子被移交给了甘肃按察司。

本来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哪知王培安是半分不上道,又以监督的名义进驻按察司,着实是把符安东给难受得不行。

“王大人,这件事情自有本衙料理,你还是干自己的本职去吧!”

按察司衙门内,符安东端着茶杯,手拿杯盖拨弄着茶叶,目光却极为锐利盯着王培安。

“大人还要卑职重申几次?卑职是奉旨巡视地方,如今既有大案扰乱地方,卑职又岂能视而不见!”王培安表情严肃道。

压制住怒火,符安东沉声说道:“很多事情,都有轻重之分,眼下最要紧的……是西北的平叛大业!”

“卑职查案,替运粮民壮伸冤,也是为了平叛大业!”

顶完这一句,王培安接着说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卑职清楚,而若运粮民壮心怀怨怼,又如何能保证军粮按时运达?”

“若大人保证,民壮再不发生闹事之举,卑职可以不再深究此案!”

作为按察使,符安东很清楚下面人有多贪婪,所以他还真无法保证民壮不闹事。

“若大人可以保证,卑职自会上奏朝廷,不再插手按察司办案!”

听到这话,符安东将茶杯重重放回了桌上,冷哼了一声便起身离开了大堂。

既然这王培安如此不上道,那他就只有行非常手段了,所以接下来他要跟郭启云商量。

而符安东的这些反应,也很容易让王培安心联想到,或许这位也跟贪污案有关。

所以接下来,他还要细致的查访审问,收罗证据继续深挖下去。

百姓已经苦到这般田地,地方官员却还在敲骨吸髓,这是王培安所万万不能忍的。

转眼又是一天过去,武威府衙之内,秦业父子陷入了麻烦之中。

他俩作为书吏,入职以来手上过了不少账目,昨日清查下却发现了纰漏。

“二位,依着那位王大人的意思,在你们手上缺了上千石粮食,你们的麻烦可就大了!”

在秦家父子面前,乃是武威府推官段征,此刻他正语重心长的分析情况。

秦家父子怎么也想不明白,好端端的账上怎就少了一千石粮,每一批粮入库前他们都数过,确认无误后才在文书上签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红楼襄王》,方便以后阅读红楼襄王第466章 挖坑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襄王第466章 挖坑并对红楼襄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