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隶台阁

作品:汉家功业|作者:暮色长亭|分类:历史|更新:2023-12-08 10:45:55|字数:8228字

说到这里,何太后顿了下,道:“他父亲的事后,何咸就没什么朋友了,就那曹孟德一个人,我打算将丧事,交给他来办,你觉得怎么样?”

刘辩本来还想再压一压曹操,看着何太后的怅惘脸色,点头道:“好,朕派人去传话。”

何太后这才放下心,又自顾的叹了口气,看向宫外,道:“我听说,何苗近来沉迷酒色,身体十分不好,不知道哪一天又会突然没了。”

刘辩明白何太后为什么这么伤感了,暗自摇头。

何家因为何太后一飞冲天,可也不知进退,落到今天这个下场。

另一边,荀彧,戏志才出了宫,便直奔户曹。

叫来荀攸,三人坐定,便讨论着事情。

戏志才咳嗽两声,道:“从陛下的话里不难判断,陛下对地方虚报钱粮,贪渎不法是知情的,只是知晓多少,无从判断。”

荀攸闻言,若有所思的道:“怕是在继位之前就知晓了,我记得,前年陛下就曾与聊过这些。”

荀彧看了他一眼,道:“陛下要我们集中精力,推进清丈田亩与户丁登记。”

荀攸顿时明了,道:“你担心国库情况?”

荀彧道:“冀州,青州,兖州等地,需要大量的钱粮,现在基本上都是各地自行筹措,这不是长久之计。”

荀攸,戏志才两人对视一眼,陷入沉思。

地方自行筹措钱粮,自行招募军队,甚至于自行任命大小官吏,虽说是不得已,可也蕴藏了不可预测的危险!

现在朝野几乎不提及的益州以及益州牧刘焉,就是一个最大的危险!

刘焉对朝廷的命令是置若罔闻,甚至于用了天子的器具,朝廷对此只能装聋作哑,无可奈何。

现在,除去青州,司隶,兖州,其他地方,都有这种情形。

比如徐州的吕布,豫州的公孙瓒,以及青州的曹操。

他们对朝廷几乎没有任何依赖,一旦没了‘敬畏’或者说‘忠诚’,那就是一方诸侯。

大汉天下,将任由他们逐鹿!

“现在,关键之地,是青州!”荀攸沉色道。

北方各州,抛开两州不说,并州,司隶,兖州都在朝廷的控制下,而后是甫定的冀州以及北方的幽州。

冀州牧是应劭,此人威望不足,大概率不会乱来,并且由张辽镇守。

而幽州疲敝,地广人稀,粮少兵寡,幽州牧又是刘虞,基本不用担心。

反而是青州,曹操迫降百万黄巾军,得青壮十几万编练成军,虽然遵从大司马府命令,进行‘屯田’,可这么多兵马在他手里,朝廷上下,十分不安心。

尤其是近来的夏侯渊一案,朝廷上下心照不宣的放大这件事,明显是要趁机打压曹操。

戏志才双眼冷峻了几分,道:“我观曹操此人,狼顾鹰视,面相凶悍,不是甘愿久居人下之辈,一旦得势,朝廷恐难制约。”

这时,一个小吏在外面敲门,道:“尚书,曹将军派人来索要钱粮。”

荀彧神色如常,道:“按惯例。”

按惯例,就是直接打发走。

国库越穷,要钱要粮的越多,户曹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应付来自各处索要钱粮的大小官员。

小吏没走,反而道:“尚书,曹将军奉旨主办何咸的丧事,是以这个理由来要的。”

荀彧与何咸不熟,看向曾经的大将军府幕僚的荀攸。

荀攸倒是知道何咸没了,回想起何进的一些恩惠,轻轻点头,道:“朝中现在大半的人都与大将军有关,拨付一些吧。”

荀彧转过头,道:“要多少?”

“回尚书,三百万。”小吏道。

荀彧愣了下,何咸的丧事,只要三百万?

“给他。”荀彧道。

小吏应着,转身离开。

戏志才有些意外,道:“陛下,这还是要重用曹操吗?”

荀攸想着曹操这一路走来,都是刘辩强行保护,道:“青州,也不是非曹操不可,我建议,曹操暂且留在京中。”

戏志才当即道:“我同意,只是,陛下会答应吗?而且,青州那边若是再起变故,怎么办?”

荀攸想了想,道:“那就让曹操移师,由朱使君全面接管整个青州,以朱使君的能力,应当问题不大。”

荀彧却道:“朱使君能力确实有,但魄力不足。”

戏志才看了他一眼,明白荀彧的‘魄力’指的是什么。

朱儁在青州两年多,只能挡住黄巾军,而且屡有败事,并非他能力不足,也不是朝廷支援太少,而是朱儁缺少了皇甫嵩的‘狠辣’。

皇甫嵩能屠城,能筑京观,杀降也毫不手软。

这一点上,曹操比皇甫嵩还要狠,为了‘胜利’,曹操能够不择手段!

但朱儁做不到。

是以,一旦黄巾军再次涌起,朱儁狠不下心,根本控制不住局势。

荀攸深深皱眉,开始认真想着人选。

现在的朝廷是不缺武将的,可能够控制青州那种复杂局势的,找不到第二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汉家功业》,方便以后阅读汉家功业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隶台阁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汉家功业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隶台阁并对汉家功业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