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帝王与文官的矛盾

作品:汉家功业|作者:暮色长亭|分类:历史|更新:2023-12-08 10:46:09|字数:8188字

荀彧沉默一阵,突然道:“事后,豫州、徐州要在朝廷手里!”

刘虞与荀彧对视,微微一怔,旋即正色道:“丞相说的是。”

豫州,徐州,现在是南北的分界线,如果豫州、徐州落入野心家之手,将直接威胁司隶,威胁洛阳!

这是大汉朝野决不能接受的事情!

虽然有些波折,在针对‘讨董’一事上,‘一台二府’总算有了共识。

旋即,尚书台的会议室内,便逐渐安静了下来。

‘讨董’的事定下了,接下来,就是刘辩在嘉德殿前,长篇大论的‘新政’事宜了。

宫里那位陛下,将当今朝廷的‘诸公’堵在嘉德殿,说出了‘改元’、‘补缺’、‘京察’、‘内监督察’等一系列明摆着对尚书台不信任的话。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事情,哪怕是前任那个‘无为’丞相,宫里那位陛下可都未曾公开的发出这么严厉的警告!

钟繇感觉着僵凝的气氛,微笑着道:“‘新政’停滞,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并非是尚书台不用心,这一点,陛下也是知晓的。陛下提及的诸多事情,也是尚书台解决问题的方向,尚书台自杨公以来便早有规划。现在夏收即将结束,有些政策,正合适颁布出来。”

钟繇的话,是给尚书台一个台阶,也是给在座的一个解释,缓和宫内宫外以及朝廷里的矛盾。

有了钟繇的话,众人脸色稍霁。

刘协轻吐一口气,道:“诸公,本王会遵旨行事,铺开‘京察’,对所有官员进行严格考核,还请诸公明白。”

御史台一旦动用‘监察’的权力,受到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尚书台,也就是‘颍川党’了。

刘协说的堂堂正正,坦坦荡荡,荀彧,荀攸,钟繇等人只能点头,表示明白。

荀攸作为右仆射兼任吏曹尚书,抬手道:“殿下尽管施为,吏曹会全力配合。”

刘协对于荀攸的配合,淡淡微笑,并不会当真。

真到了动真格的时候,荀攸便不会这么好说话了。

荀彧对此不可置否,心里渐渐有了计划,道:“今天便到这里吧,明日尚书台会召集六曹九寺议事,还请殿下,王廷尉,大司马列席旁听。”

刘协,王朗,刘虞自然没有二话,抬手道:“自然。”

这场看似严重、压抑的会议,到这里,便算结束了。

可在场都十分清楚,诸多问题隐而未发,迟早还会出大问题!

尤其是宫里的态度。

‘颍川党’的危机,猝不及防的到来了。

等王朗,司马儁,刘虞,刘协走后,仅剩下的荀彧,荀攸,钟繇三人沉默一阵,荀彧起身道:“来我书房说话。”

钟繇,荀攸点头,跟着起身。

有些话,不能公然宣之于口,但他们不能不理清楚,是以,大会之后,他们要开小会了。

崇德殿内。

刘辩处理完手里的积务后,心里也在盘算着宫内宫外的事情。

曹操兵败是突发事件,可也令刘辩清醒的认识到,所有事情,都不会按照他的预想,按部就班的发展。

他得与时间赛跑!

“陛下。”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声轻唤,使得刘辩回过神。

刘辩抬头看了眼不远处的徐衍,嗯的一声,顺手拿过茶杯,道:“他们讨论好了?”

“是。”

徐衍上前,将尚书台刚才的讨论过程以及结果,尽可能转述给刘辩。

对于刘虞这种‘折中’之法,皱了皱眉,不置可否的喝茶。

徐衍等了一会儿,会意般的连忙道:“陛下,太皇太后近来身体不太好。”

董太后。

刘辩嗯了一声,没有在意。

徐衍等了一会儿,道:“陛下,兵曹的皇甫尚书,似乎与大司马有些争执,近来有些吵闹。”

这些是为了争夺兵权。

刘辩早就知道,沉吟一阵,道:“先不要管,让他们吵闹一阵。刘备那边有什么消息?”

徐衍顿了下,转头看向不远处的潘隐。

在宫里的几位管事内监,左栗负责方向是监察百官,潘隐则通过皇城府也就是皇甫嵩监察天下军情。

而徐衍,逐渐负责了监控洛阳城里百官的一举一动。

刘备这种在外领兵的州牧,属于皇城府管辖范围。

潘隐会意,上前道:“回陛下,按照旨意,青州牧司马防划拨给了刘备一万禁军,目前刘备手里有两万兵马,一直在琅琊郡与吕布厮杀,暂且没有分出胜负。”

刘辩心里想了又想,道:“他手里有什么武将与谋士?”

潘隐道:“武将主要是两个结义兄弟,关羽与张飞。谋士……听说是一些行脚的商人,还有些是前任徐州牧陶谦留下的一些人,如赵昱等人。”

刘辩摇了摇头,道:“他终究比曹操还是差一些。”

早在几年前,曹操就清楚他的短肋,放下身段,四处渴求智谋之士。而刘备这几年,却有些虚度,没有招揽到什么人才。

潘隐,徐衍没敢接话,曹操新败,刘备虽然不能成事,也迎来了朝野诸多目光注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汉家功业》,方便以后阅读汉家功业第三百一十章 帝王与文官的矛盾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汉家功业第三百一十章 帝王与文官的矛盾并对汉家功业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