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一百二十斩

作品:浮光三千里|作者:南有檵木|分类:古言|更新:2023-06-22 08:48:31|字数:8718字

曾追快人快语,“既然如此,那肯定选官刻。”

袁祖之摇头道:“若是选官刻,那此书便不再属于胥掌柜,无论原稿、雕版,皆要上交朝廷。不仅如此,若无朝廷准许,不可私自刊印,更不可以其谋利,违者重罚。”

曾追这才想起来,是有这么个律例,只怪他家没落太久,几代下来,家中典籍早已典卖了个干净,并再未出过家刻,所以才将此事给忘了。

“那还是监刻更好。”

当世名家大族,若出贤能,其所着典籍、所立学说,皆是由自己家族掌握,以此来提升家族名望地位。便是寻常家族,出这么一人、一书,不仅可以提升其名望地位,还能以其赚取家当、家财,过上富裕日子,并庇荫子孙。

只有家族强盛兴旺,子孙才不会受人欺负。曾追不禁想,若此书出自他家,何愁不能光复家族?又岂会甘愿交给朝廷。

更莫说胥姜从商,在商言利,若胥姜选择监刻此书,由自己书肆刊印,此书扬名也是迟早的事,届时胥姜这书肆所获得的名声、地位、钱财,不可估量。不仅如此,若她日后成家生子,这些便是其后人的依仗。

何况这还是胥姜师父的遗物,以其对胥渊的感情,如何割舍?

曾追深叹,他此时才明白老师所说的舍名、舍利、舍书是何意。

杜回沉声道:“你若要问我,我会让你选监印。”此书胥渊既然留给胥姜,便是存了庇佑之心,此心与他不谋而合。

袁祖之也赞同道:“附议。”

李统学也附议。

计善与邓阅川也赞同,计善道:“折云兄已谢世,官刻虽能让其名流芳百代,于他而言,却只是虚名,不如实实在在让你过上好日子。”

邓阅川也道:“且眼下监刻刊印之时机正好,若是选官刻,岂非白费你先前一番筹谋?”

众人说得皆有道理,可胥姜心底却没有立即答应。

“我建议官刻。”楼敬突然开口,引得众人诧异地望向他。

杜回闻言竖起眉毛,恼道:“别瞎出主意。”

袁祖之也皱起了眉头。

楼敬却一改往日的随意,神情变得严肃,“我没有瞎出主意。”

胥姜也十分惊讶,她以为楼敬会支持监印,随即拱手道:“愿闻其详。”

楼敬却没有立即道明,而是问道:“你为何想将此书官刻?”

胥姜沉默片刻,说道:“儿想让天下读书人都知道他,更想让后世记得他,想让他的文章传世,让更多人从中受益。监印商刻,虽也能让师父扬名,可只能扬名一时,能使儿谋利,可利却难以求尽?”

随后她又苦笑道:“只是儿也是凡俗之人,面对名利难免不动心,且这套书是师父留给儿的遗物,儿舍不下,所以才如此纠结,想请先生们给个主意。”

杜回仍旧道:“我不赞同官刻,你好不容易在京城站稳脚跟,此书能助你前程,成为你往后的立足之本和依靠,若你师父在天有灵,定然也盼着你往后顺遂。”他顿了顿,补道:“不用过得如今这般……劳苦。”

胥姜闻言,眼底浮起水汽,杜回这是在借她师父,来表露自己的关怀之情,他总是嘴利心软。她压下心头感动,安抚道:“儿不觉得劳苦,反而觉得踏实,您若要儿闲着,倒浑身不自在了。”

这是实话,名与利对胥姜来说,皆不如自身的本事来得可靠。放眼望去,古来多少豪族追逐名利,可名利如流水翻覆变化,载舟覆舟,也不过转瞬之间。

这么一想,胥姜心头迷雾尽散,一颗心顿时安定下来。随后望向楼敬,看到他眼底的支持后,心头便有了抉择,随后朝楼敬拱手一拜,“多谢先生。”

想她曾笑谢红杏,心头已有答案,却仍旧要问她的意见,看来自己也是如此,她要的不过是一个理由,一个肯定罢了。

楼敬给了她这个理由。

她朝众人道:“这套《文脉溯源》,儿选择官刻。”

杜回怒了,对楼敬道:“你添什么乱?这京城什么地方你不知道?这书若是给了朝廷,她往后靠谁去?”

楼敬却丝毫不让,语气也像是动了真火,“胥姜靠本事吃饭,我相信她便是不出这套书,也能在京城立足。何况书若不传,何必着书?以我看来,胥渊着书之时,想的也并非是为自己与后人博得名利,而是抱有更高远之志向与理想。以名利而怠其志,这反倒是对他的侮辱。”

这话说道胥姜心坎上了,随即点头。

杜回气不打一处来,“你点什么头?我不同意。”

曾追忙安抚道:“老师,消消气,消消气。”随后也忍不住劝道:“其实,我觉得楼大人说得也有道理。”楼敬所说的理由,几乎在瞬间就将他说服,随即倒戈。

杜回在他背上拍了一巴掌,“你哪边的?”

“哎哟。”曾追屈服于淫威,“您这边的,我也不赞同官刻!”

楼敬继续火上浇油,“你不同意就不同意,她同意就行,此事交给我来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浮光三千里》,方便以后阅读浮光三千里第120章 一百二十斩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浮光三千里第120章 一百二十斩并对浮光三千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