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蜂拥而入

作品:帝国争霸|作者:闪烁|分类:其他|更新:2019-06-01 20:25:14|字数:8912字

要说的话,“攻-8”是战后到目前为止唯一的50吨级攻击机!

别说帝国空军,即便放眼全世界,也没有一种攻击机能与“攻-8”比吨位。

最接近于“攻-8”的存在,其实是纽兰空军的F-111,其最大起飞重量才45吨出头,仍然比“攻-8”轻了将近6吨。

也就是因为太笨重,“攻-8”才遭到海军嫌弃,没有能够成为舰载攻击机,而海军也只能让“攻-5”继续服役。

其实,这也是空军选择用“攻-8”发展电子攻击机的关键所在。

吨位大才能在不对飞行性能产生太大影响的情况下,携带足够多的电子战设备,以获得足够强大的电子战能力。

当然,这也跟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做得不够好有很大关系。

靠超大的吨位,以及在攻击机中同样十分罕见的大型内置炸弹舱,“攻-8FZ”能够在不使用外部挂架的情况下,搭载大约6吨的电子设备,并且凭借较快的速度,伴随攻击机执行作战任务。

按照通常战术,“攻-8FZ”都是跟在“战-10AD”后方20到50千米处,对敌人的防空雷达进行压制式干扰。

“战-10AD”加上“攻-8FZ”,别说是伊拉克的防空系统,即便是帝国空军的防空部队也招架不住!

根据帝国空军在演习中总结出的经验,面对电子攻击机加防空压制战斗机,唯一有效的战术,其实就是加大防空系统的部署密度,让防空部队相互提供掩护,以便让至少半数防空部队处于隐蔽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遭到攻击的时候,让处于隐蔽状态下的防空系统发起反击。

不求击落敌机,只要能够逼迫防空压制战斗机放弃攻击,在发射反辐射导弹之前转向规避就够了。

可惜的是,伊拉克显然没有足够多的防空系统。

凌晨2点刚过,位于巴格达南面的几座防空雷达几乎同时遭到了轰炸。

在雷达被摧毁之后,防空导弹就成了摆设!

此外,高强度电子干扰还对伊军的通信产生了影响。

就算没有产生影响,伊军也已是群龙无首。

“攻-11”已经炸毁了共和国卫队司令部,巴格达防空指挥中心,国家电信中心等战略目标,还轰炸了总统府,因此在“雪鸮”部队发起攻击之前,伊军的通信指挥系统就已经瘫痪了。

当然,强大的电子干扰,让混乱变得更加严重。

据后来披露的消息,在5日夜间,联合部队发起“铺天盖地”行动前大约6个小时,侯赛因离开了巴格达,在少数亲信的陪同下去了位于拉马迪的临时官邸,留在总统府的是一个替身。

可见,连侯赛因对伊拉克防空部队都没有信心!

如果说陆航的“直-10A”只是在伊拉克的防空系统上撕开了一条缝隙,“雪鸮”部队就把这条缝隙扩大成缺口。

随后,联军的数百架作战飞机将蜂拥而入。

最先杀到的还不是帝国空军的战斗机,是高巨空军的攻击机。

一个中队的12架“攻-8MG”。

虽然“攻-8”已经退出了帝国空军的一线部队,但是在众多盟国,“攻-8”依然是不可替代的主力攻击机。

关键就是,帝国没有可以拿来替换“攻-8”的机种。

正是如此,生产“攻-8”的飞机制造企业,依然在对这种已经服役了20多年,在很多方面都算不上先进的攻击机进行改进,主要针对的就是海外用户,不过主要就是延长该机的使用寿命。

大部分出口的“攻-8”其实都还有10年到15年的可用寿命,不存在因为结构老化而必须退役的问题。

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高巨空军的“攻-8MG”。

这些“攻-8MG”其实都是由“攻-8EG”改进而来,而“攻-8EG”是帝国出口的最后一批量产型,跟帝国空军自己使用的“攻-8E”基本一样,只是针对其他客户提出的要求做了必要调整。

主要改进之处,就是把内置弹舱改成油箱,并且加强了外部挂点,以及在机腹设置一个超重挂点。

虽然最大载弹量由13吨降低到11吨,但是在通常采用的6吨挂载下,不加油作战半径由1500千米提高到1800千米,在进行一次空中加油之后,作战半径更达到了惊人的2700千米。

当然,“攻-8MG”的战术用途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简单的说,在帝国空军当中,“攻-8”在退役一直是主力攻击机,不过扮演的其实是轻型轰炸机。在整个波伊战争期间,帝国空军投入大约800架“攻-8”,执行的都是远程轰炸任务。在绝大部分时候都是一次出动一个大队的数十架,各带10吨炸弹,对目标进行密集投弹轰炸。

当然,“攻-8”在波伊战争期间的损失率也高得吓人。

出动大约2万架次,被击落了372架,还因为事故损失了188架,总损失率达到惊人的千分之二十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帝国争霸》,方便以后阅读帝国争霸第675章 蜂拥而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帝国争霸第675章 蜂拥而入并对帝国争霸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