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求荣

作品:大明国师|作者:西湖遇雨|分类:历史|更新:2023-07-19 14:28:52|字数:20908字

“无妨。”

姜星火摇了摇头,说道:“待我写一篇文章,他们不是要乱起来才好火中取栗吗?那我给他们添一把火!”

说罢,他也不管身旁几人,文思涌上,径自提笔挥毫。

卓敬在旁边窥得清楚。

《师法先圣疏》

“不惟先圣之所欲为,所已为者,为之承之;虽其所不及为,不得为者,亦皆为之承之。

师法先圣,不惟所不及为,不得为者,为之承之虽其所已为,有时异势殊不宜于今者,亦皆为之,变通之。”

郭琎和柴车亦是凝神,从开篇这两句可以看出来,所谓“时异势殊需变通之”这便是自变法发起以来,第一份正式的,吹响号角式的文章了。

姜星火的笔锋还在继续。

“天理不变于人心,只人心公平处便是天理之公;天理不外乎人情,人间之情势时刻异也。

是故,事以位异,则易事以当位;法以时迁,则更法以趋时。

然圣人以近人情为天理,而后儒远人情以为天理,岂不谬哉?”

所谓“人心公平”,自然就是姜星火昨天讲的那些,而所谓的“人情”则是人间的情况、形式变化,如果事情发生的情况变了,自然不能刻舟求剑,所以要“易事以当位、更法以趋时”,也就是说,变法是必须要变的,而圣人的理解,不是后儒的理解,后来儒者的理解大多都是荒谬的、错误的。

卓敬长出了一口气,深以为然道:“权循旧制,苟且安逸,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国师笔锋犀利,端地是惊世大作!”

姜星火顿了顿笔尖,一滴墨落在纸上,稍稍晕染开来。

犀利的还在后头呢。

“宋儒穷理务强探力索,故不免强不知以为知。

后儒信道之笃者,莫如尹川(程颐)。

然尹川每事好硬说硬做,故于圣人融洽处,未之能得.注《春秋》,用功虽多,然太着力却有穿凿。

所谓学者穷理,正须虚心平气,以得精微之旨,若有意深求定然执着。

强为贯通,必至牵合;过为分析,不免破碎。由是后来者,得其理者愈鲜矣。”

这段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翻译就是说,宋代的儒者都是缝合怪,强行把含义穿凿附会,对字句过分解读分析,想要好好探究道理应该心平静气、按部就班,这样才能得到幽微深邃的含义,你非要先射箭再画靶子,那么得到的一定是你想得到的,这种得到的道理结果,本来就是错的,那么后来的儒者(明儒),能继承理解宋儒自的真道理自然就更少了。

宋儒是怎么断章取义的,之前姜星火在讲“太极”和“格物”,讲“敬”和“集义”的时候都讲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喷的有点狠。

郭琎的脑壳“嗡嗡”的在响,一时间竟有些天旋地转之感。

柴车扶住了他,同样有些口干舌燥:“国师,这未免有些太过.”

柴车后面的话没敢说出口,须知道,北宋五子虽然没有封圣,可在明初这个时代,全面继承了其理论体系的明儒们,可就是将其当圣人看待的,甚至由于版本的原因,这个时代的儒者,对孔子原始儒学的理解,都没有对北宋五子“断章取义”后缝出来的理学的理解深刻。

而姜星火这话,基本就是对程颐的治学方法论,进行了否定。

再结合之前对先圣的解析,那么姜星火这篇文章写到中段,主旨涵义已然呼之欲出了。

——托古变法!

先不要急着对这个词产生反感,事实上,否定宋儒,是因为理学是如今儒教思想禁锢的最大牢笼,也是变法最大的理论阻碍,所以必须要予以否定,而且宋儒确实是断章取义,确实理论还没到无懈可击的程度。

相比于留下了大量书籍、着作的宋儒,真正的儒学,也就是原始儒学的那拨“先圣”们,他们是不会说话的,而且留下的东西,解读性极高。

就比如“人情”这个词,你宋儒可以解释到跟“天理”对立,我自然也可以解释为是人间情况、情形,先圣们又没留下标准答桉,你凭啥说我错?大不了辩论嘛。

而辩经这种东西,当你陷入证伪的恶性循环时,就已经输了,而且确实无法证明姜星火是错的。

与此同时,姜星火自然可以抱着原始儒学的经典,跟宋儒一样,挑对变法有利的东西来解释。

怎么,这断章取义你宋儒做的,我姜星火就做不得?

没这个道理。

只要把“事以位异,则易事以当位;法以时迁,则更法以趋时”这个地基打牢了,凿实了,变法的理论基础自然就有了。

姜星火笔锋依然不停。

“以空论对谈,穿凿牵拘,曲说以穷理,终至虚无。

长此以往,徒为空中之楼阁,而卒无所有于身心矣。

须知,道问学即是尊德性,博文即是约礼,明善即是诚身。

然未有知而不行者,不行不可以为知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国师》,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国师第376章 求荣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国师第376章 求荣并对大明国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