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锦州之战

作品:明末黑太子|作者:牛笔老道|分类:历史|更新:2021-02-06 23:41:15|字数:8998字

为此,多尔衮与豪格两部人马均驰援而来,配合阿巴泰与三顺王两部,组成阻击明军北上的庞大集团。

皇太鸡带着两黄旗与汉军四旗承担了继续围困锦州的任务,若战事吃紧,汉军四旗亦可前去支援。

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所辖一万五千人,檬古正四旗有一万八千人,豪格所率的檬古镶四旗有同等兵力。

阿巴泰所部有三千,三顺王所部有两万五千,总兵力接近八万!

装备红衣大炮四十门、佛郎机上百门、铁桶炮上千门,战车不下五百辆,辅以高达六万骑兵!

多尔衮认为己方是役不但拥有强大的野战突击能力,由于新加入了大量的铁桶炮与战车,还拥有了之前所未有的阵战火力。

蛮明即便再派倭军前来,也必然遭到迎头痛击!

此番领兵的倭军主帅堀田正盛,在得到了明国太子的支持后,将麾下十万主力,连同三万预备队全部押上!

辽西总督王在晋也是说到做到,命王廷臣与曹变蛟各率五千精骑,在郑芝豹舰队的掩护下,一路向北,推进到登陆地点,与倭军汇合。

倭军在得到了五百门佛郎机、一千门迫击炮、五十万颗手榴弹、十三万件板甲之后,攻防两端的实力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郑芝豹将泡菜国王献上来的一千艘渔船,以及带来的八百艘渔船都投入捕鱼大作战之中。

养了一个冬天,渤海里的海产品又重新多了起来,从而确保了大军的副食品供应。

每顿饭均能吃到海鲜与大米,使得倭军上下士气高涨至顶点。

然而倭军主帅堀田正盛并不急于进攻,因为前方探马已经报告,对方兵力有约八至十万!

清军已然有所防备,在骑兵数量远远多于己方,机动性极强,加之占据地形优势。

用速战速决的办法已然行不通,在不缺军粮的情况下,堀田正盛便打算让全军先以稳固滩头阵地为主。

明倭联军完全不怕清军前来劫营,郑芝豹所率的超过二百艘战舰就停泊在海岸线上。

距离海边二里地之内,完全没有任何死角,全部都会被上千门舰炮的炮火所覆盖!

岸边的联营前均已挖设大量的陷马坑,海边都是沙土,挖坑极为便捷。

倭军挖了不下五百万个陷马坑,就等着对方送货上门了!

纵使清军出动四五万骑兵前来偷袭,也不会取得多大战果,反而会损失惨重。

双方就这么干耗了一个月,仿佛倭军就是来锦州海边度假的……

堀田正盛手下拥有高达十五个军的兵力,每个军一万人左右。

名义上是十三万,实际上有两万多人并不在名单上。

属于未经德川大将军允许,就偷着来大明打工的。

三个月就能赚在本土一年的钱,任谁都会心思活泛起来。

这些穷得快要乞食的足轻与无主的武士,都是打算趁此机会,吃到撑死为止的!

他们及其希望与清军交战,因为不打仗就没战果,没战果就兑换不到铜钱!

兜里没钱的话,距离饿死就为期不远了!

然而他们的主帅堀田正盛,一点主动进攻的意愿都没有,仿佛就是带着大家来看热闹的!

主帅在等待甚子,谁也不知道,倭军将领也不敢多问。

直到天气越来越热,诸将实在是忍不住了,堀田正盛才告诉众人。

这是明国太子告诉他的策略,就是要用炎热的天气来降低清军的战斗力。

倭军与明军均装备了大量的板甲,而清军则以棉甲为主。

在冬季,棉甲的保暖性自然好过板甲,但到了夏天,其保暖性就成了极大的劣势。

长时间穿着,对披甲兵无疑是一种煎熬,会让体内的水分迅速流失,从而消耗体力。

板甲被阳光一照也烫手,但联军早已有了准备。

其一,板甲可以快速穿上,二十秒之内即可穿好,二线部队并不需要时刻穿着。

其二,所有板甲里都有内衬与外皮,并不会让皮肤接触到被晒得滚烫的铁板。

其三,每个发了一把扇子和两个竹筒,竹筒里面就是海水,甲衣热了就往上浇水即可。

堀田正盛的策略就是跟清军耗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届时海边也会暴晒不已。

这就是联军进攻的最佳时机,时间便是西历六月初开始!

为了报复上次大规模中毒的事情,清军控制了小凌河的上游,往河里下毒。

联军在发现大量死鱼之后,便不再取水,转而用船从远处运水,这招也就失去了作用。

在联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之前,某太子遣人送来了一个装备新式铜炮的炮兵连,外加五百枚“飞毛腿”对地导弹,以及三十万颗手榴弹。

炮兵连来战场的目的就是为了联军开路,跟京城保卫战一样,务必端掉可能威胁己方进攻的清军重炮阵地。

一个连所辖三个排,总计十二门新式铜炮,看着不多,但由于射速极高,单位时间内的投射速度不亚于六十门红衣大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黑太子》,方便以后阅读明末黑太子第919章 锦州之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黑太子第919章 锦州之战并对明末黑太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