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章 崇祯征缅

作品:明末黑太子|作者:牛笔老道|分类:历史|更新:2021-07-11 23:23:06|字数:8274字

由于看到崇祯此番来带的人马并不多,而己方有数百头庞大的战象助阵。

莽白见状便心生战意,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最好在敌人攻入本国腹地之前,将明军击败。

双方接洽无果之后,莽白便选择在当天最热的下午一两点钟主动进攻。

他的军队对这种气候早已习惯,而明军则不然,莽白打算先给崇祯来个下马威。

由三百余头战象开路,三万步兵与炮兵徐徐跟进,两翼各有三千骑兵负责迂回包抄。

莽白认为自己的这个战术是非常合理的,完全有机会一举击败傲慢自大的明军。

明军在宋纪的命令下,以蒸汽坦克为临时火力点,一线部署三个步兵旅。

左右两翼各有两个,其余则在岸边候命,因为己方这边的战场宽度不够,无法展开六万余人。

郑成功的部队在登陆之后便从一线变成了二线,因为崇祯皇帝想让自己的嫡系人马取得征缅的第一次大捷。

对此,郑成功也没有抱怨什么,因为某新皇已经在信里叮嘱过此事了。

此番征缅作战,当须以观察缅军战术、熟悉登陆流程、帮助士兵适应当地气候为主。

倘若南廷兵马真的打不过缅军,或者轻敌大意而落败,郑成功再行率部驰援便足以了。

说白了,郑成功是给宋纪打下手的,郑军是给南廷兵马做辅助的。

这种费力不赚钱的事情,没必要过度参与,重点是几年之后的进攻西班牙本土。

郑军先把自身的业务流程弄熟练了,然后不断积攒战斗力,再去欧洲那边赚大钱……

见到自己的战象部队进攻非常顺利,莽白自以为明军不过如此,都快在后面欢呼起来了。

万万没想到对面的明军火力起开之后,战象部队的气势便被炮火轰得荡然无存了。

缅军也装备了不少火炮,但为了不给战象部队帮倒忙,便没有先行开火。

莽白想过明军或许有不少火器,但没料到对方的火力居然如此凶猛,几乎是己方的十倍左右。

这只是莽白的估计,实际情况比这糟糕得多,战象已经被吓疯,队形立刻崩溃,一头头慌不择路地掉头开溜。

不少缅军步兵被己方败退下来的战象活活踩死,步阵紧接着就乱成一锅粥了,场面比集市还热闹。

倒是两翼的骑兵还在执行莽白的命令,但在明军各种火枪与火炮的层层阻击之下,突击队过程变得异常的艰难。

尤其是面对小佛郎机与左轮步枪的组合,基本上没多大胜算,缅军骑兵一排接一排的被撂倒在地。

莽白的骑兵并非是重骑兵,而是防护能力较低的轻骑兵,战马的奔驰速度也不快。

跟某新皇的混血战马相比,明军在汉达瓦底外围看到的东西简直就是一群驴骑兵……

崇祯此番带出来的十个步兵旅的都是按照北军模式组建并训练的,只不过历任将领及部分军官与士官均出自勇卫营。

尽管在实战经验方面远逊于北军常年北伐的部队,但纪律严明,令行禁止,面对缅军精锐骑兵的冲锋也没有被吓得崩溃。

步兵在有条不紊地开火射击,小佛郎机炮车在步阵之前,也在持续开火,这就给缅军骑兵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实施冲锋的六千骑兵被打死打伤将近一半,剩下的便只能掉头跑路,再冲一次,估计什么都剩不下了……

缅军虽然装备了火炮与火枪,但说到底,还是以冷兵器为主,热兵器为辅,面对全火器化的明军,一点优势都没有。

那些看似可怕的战象,完全不敌与之对抗的蒸汽坦克。

参战的三百余头战象被打死打伤近百头,而明军的蒸汽坦克没损失一辆。

由于被战象踩得自乱阵脚,缅军步兵的冲锋也就荡然无存了,只能被迫后撤。

莽白气得大发雷霆,又无可奈何,只能命令部队先行撤往汉达瓦底固守,然后派出亲信去联络各地的部队前来勤王。

尽管先输了一阵,但莽白认为明军并未不可一世,要不是战象的缘故,自己的部队足以将其赶下海。

因此而放弃都城无疑是非常荒谬的,他还没被崇祯吓破胆。

等勤王之师相继赶来,便可里应外合,将明军歼灭在都城之下。

这就赢了?

让崇祯十分的高兴,下令犒赏全军……海鲜!

也就是让水手们开始大肆捕鱼,不然王师就只能吃肉干了。

缅军根本就没几艘像样的战舰,所谓的商船最大号的也就跟鸟船差不多。

张明振的舰队在短时间内找不到敌人,便只能先行接下捞海鲜的“重任”了。

崇祯本打算乘胜围城,但被宋纪劝阻了,这显然不是个明智的办法。

王师初战告捷,但缅军并未遭到重创,此战消息一出,莽白必定让各地援军尽快赶来。

若是王师围城,届时便要腹背受敌,莫不如固守海边,待莽白的援军赶到,再将其一网打尽。

崇祯虽然还想坚持自己的建议,可见到伴驾的武臣武将都沉默不语,便知道下面多半倾向于宋纪的法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黑太子》,方便以后阅读明末黑太子第1080章 崇祯征缅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黑太子第1080章 崇祯征缅并对明末黑太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