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章 按兵不动

作品:明末黑太子|作者:牛笔老道|分类:历史|更新:2022-05-21 01:06:30|字数:8322字

超过六十万大军扑向奥德河西岸,北路的清军更是攻入了由奇葩叔侄所统领的梅克伦堡-什未林公国。

威廉与他的叔叔阿道夫不得不放弃了对峙,开始各自御敌。

尽管不是联合作战,也算是难得一见的结束了家人之间的敌对状态。

梅克伦堡-什未林公国的总兵力超过十万,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骑兵集群,也只能分散据守在各座城镇里,乡下完全成为了清军恣意劫掠的市场。

威廉与阿道夫对此都非常生气,分别派出自己的数千骑兵想要击退附近的小股清军。

偷袭那么一两次,消灭数百鞑靼人还比较容易得手。

可被清军发现,提高警惕,特意布下陷阱之后,梅克伦堡-什未林的骑兵就落入了全套里。

三天之内打了五仗,全部落败,被击毙和生擒的人数超过两千,其他人都被吓得落荒而逃,再也不敢轻易前来送死了。

战火烧向梅克伦堡-什未林公国,对腓特烈来说反倒是件好事。

起码自己又多了一个不得不抵挡鞑靼人入侵的盟友,确切的说是两个。

在放弃掉普鲁士的地盘之后,勃兰登堡选侯国以北便是梅克伦堡-什未林公国。

再往北就是位于波罗的海西部的梅克伦堡湾,过了海湾便是丹麦的法尔斯特岛。

与该岛隔着一条海峡的,便是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

被击败的丹麦军队现在都撤退到了梅克伦堡-什未林公国的北部地区。

一旦战局变动更加恶劣的话,停泊在梅克伦堡湾的丹麦舰队就将本国陆军接走。

鞑靼人是怎么想的,腓特烈不知道,但鞑靼人想要将梅克伦堡-什未林公国洗劫一空,那对互相看对方不顺眼的叔侄是肯定不同意的。

事情也正如腓特烈预料的那样发展了,威廉与阿道夫都在拼死抵抗鞑靼人的入侵,并且派人联系自己,要组成联军,击退可恶的鞑靼人。

现在虽然有些晚了,可还不算是太晚,更何况索别斯基此前也表示愿意出兵与腓特烈的部队携手作战。

大概是索别斯基对冷眼旁观的利奥波德太失望了,指望这位皇帝来给自己复国,那不如另找个盟友。

至于蒂雷纳……

伟大的欧洲战神居然还在看热闹,一点北上支援的念头都没有!

蒂雷纳已经打定主意了,在清军不进攻南德地区之前,明军什么时候动手,他再下令。

法军和他本人没有拯救索别斯基与腓特烈的责任和义务,利奥波德想去,他也不会加以阻拦。

蒂雷纳拒绝出兵的理由很简单,清军并未倾巢而出,仅仅出动了一半不到的兵力。

再就是奥军一直没有消息,这是很诡异的,此时更要提高警惕,严加防范。

随着法国空军实力的逐步增强,蒂雷纳其实已经不把清军放在眼里了。

对盟军来说,机群加骑兵的战术足以打垮清军纯骑兵部队的进攻了。

反而是同样拥有机群的奥军很不好对付,想在短时间内将对方打垮是很难的。

五十万法军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法国东南大区,以及瑞士、威尼斯、奥地利、南德意志。

其他地方……

很抱歉,你们先挺两年再说吧!

欧皇路易十四在与明帝国皇帝沟通之后,对方同意提前帮助己方培训轰炸机的机组成员。

不过最早一批“大力神”轰炸机还是得在一七零零年交付法国空军,数量不会超过二十架。

如果一年交付二十架,那么五年就能达到一百架的数额了。

在此之前,两艘六级铁甲舰(布吕歇尔)已经交付法国海军了。

法国海军司令德埃斯特雷对此是欣喜若狂的,但这种万吨级铁甲舰无法开到陆地上。

其实对消灭鞑靼人是一点帮助都没有的,蒂雷纳只能苦等“大力神”轰炸机的交付。

对索别斯基与腓特烈等人来说,从一六九六至一七零零年,盟军主力一直盘踞在南德地区,此举无疑是自私而又致命的。

直接导致波立与普鲁士相继被鞑靼人给灭国,勃兰登堡、萨克森与梅克伦堡-什未林公国的处境也极其严峻。

上百万鞑靼骑兵犹如一支规模浩大的蝗虫大军,在不断啃噬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利益。

对此,利奥波德当然一清二楚,可他实在难以放弃打胜仗的诱惑。

跟着蒂雷纳,盟军就能屡战屡胜,离开就不一定了。

驻扎在东线的法军,包括空军在内,都听蒂雷纳一人指挥。

不得不说,路易十四对这位元帅是百分之百的信任。

除了与鞑靼人的第一次交锋,由于战果太少,算是平局之外。

其余三次,均以盟军大胜而告终。

当然,第四次不那么尽如人意,主要是亚平宁半岛的防御太过薄弱。

也不能将责任全部推卸给蒂雷纳,他也照顾不了那么远的地方。

但在中欧这一带,蒂雷纳所采用的战略战术无疑是比较成功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黑太子》,方便以后阅读明末黑太子第1285章 按兵不动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黑太子第1285章 按兵不动并对明末黑太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