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5章 视察澳州

作品:明末黑太子|作者:牛笔老道|分类:历史|更新:2022-06-01 02:37:10|字数:10338字

在思考片刻之后,易卜拉欣还试探地询问了对方对中欧地区的看法。

意思就是征求对方关于己方出兵奥地利的态度究竟如何。

朱慈烺当然明白易卜拉欣的心思,奥地利可是欧洲的心脏地带,更是哈布斯堡家族的老窝。

不过现在的态度和之前的态度别无二致,都是不希望看到欧洲出现新的大规模战争。

于是,朱慈烺就给这货举了个例子。

之前利奥波德赔了一百银币,现在正在努力赚回来。

现在路易十四赔了一百银币,也在努力减少损失。

你要是主动进攻,结果只有一个,你赔一百银币,对方赔两百银币。

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旦战事开启,任何一方都无法止损,只能越赔越多。

在战争结束之前,双方都会被对方给打烂。

尤其是奥斯曼将会面临大半个欧洲联军的进攻,胜算并不大。

现在你成了富人,你要去打没你富的人。

然后你俩都变穷光蛋了,你这不是有病么???

本来你用兜里的钱可以给自己盖一座豪宅,待战后还得借钱给自己盖平房,何苦呢?

如今全世界的形势已经非常明朗了,要么发展科技,要么挖矿躺赢。

二者必居其一才能过上好日子,往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武器将会层出不穷。

追本溯源,打仗就是在烧钱!

小规模冲突一亿银币,中等规模战争的三五亿银币,大战就需要十几、二十亿银币!

你兜里有多少钱,就掂量自己能干多大的事情。

想借钱打仗也不是不行,你先得照照镜子,自己那张脸值多少钱再说!

朱慈烺不建议易卜拉欣莽撞行事,一旦开战,就意味着奥斯曼要面对四分之三,甚至五分之四个欧洲的军事力量。

为了奥地利、摩拉维亚、波希米亚,就斥资数亿,甚至十亿银币来打仗,这不是疯了就是脑瘫了!

至少在朱慈烺眼里,这仨块地皮值不值那么多钱两说,既然打下来也守不住,那干嘛要去打呢?

作为最好的朋友,朱慈烺给易卜拉欣的建议是与其将注意力放在奥地利,不如换个思路,经营好中东与北非。

这两块地皮是最值钱的,没有外敌也有内鬼。

尤其是当地土着,谁能保证不出现类似于投石团的一群家伙呢?

朱慈烺认为,对奥斯曼帝国来说,当下最大的任务就是消化中东与北非。

在两座巨型油田群中间就是运河,控制好了这三个聚宝盆,奥斯曼帝国就不会出事。

只要能够持续从中获益,帝国在财务方面没有出现巨大赤字,那就能高枕无忧了。

一旦因为欧陆战争而负债累累,该帝国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垮塌……

奥斯曼高层能继续惦记奥地利,说明出现了战略误判,之前就搞不清自身定位。

既然你不认为自己处于罗马帝国的地理位置,就不应该过度干涉欧洲事务。

守住匈牙利、巴尔干、瓦拉几亚就足够了,其他都不需要考虑了。

真要是用十亿银币买下奥地利十年的所有权,易卜拉欣也肯定接受不了。

可实际情况不就是这样么?

为了争夺奥地利,双方的总投入绝对不会低于这个数。

话已至此,朱慈烺该说都说完了。

究竟何去何从,那就是易卜拉欣等人的事情了。

朱慈烺在奥斯曼待了十天时间,在与易卜拉欣签署了一堆关于商品与武器合同之后,便带着舰队南下运河,进入红海。

在视察过锡兰海军基地后,舰队向东南方向挺进,直至抵达位于西澳的矿区。

朱祥堂等皇子并不知道其父皇来矿区视察的时间,都以为在半个月之后。

由于皮巴拉巨型铁矿的存在,西澳不但是澳州最大的矿区,也是重工业基地。

在矿区当工人并不丢人,而且薪水很高,并不比在澳州当地主赚得少,还不需要风吹日晒,医疗方面也有保证。

更何况厂区就有包括商店、学校、电影院、幼儿园在内的各种配套设施,比乡下的生活条件要好太多了。

由于朱祥堂宅心仁厚,厂区也不得不贯彻皇长子的命令,合同工人每天工作八小时,每周双休,厂方提供免费午餐。

朱祥堂的用意也很明确,必须用优厚待遇来吸引本土技术工人前来澳州就业。

一旦名不符实的话,不光败坏自己的名声,父皇脸上也无光了……

由此倒是带来了不小的用工成本,但也无伤大雅。

朱祥堂作为皇长子,发展理念完全秉承了其父皇。

技术工人的工资本来就不低,没有他们前来澳州工作,当地谈何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

由于紧邻矿区,造船厂就建在钢铁厂附近,这样便可大幅度降低造船成本了。

朱祥堂的思路就是,用低成本造船,进而利用出口贸易,从中赚取差价。

对于澳州本土购买船只的百姓,可以享受优惠价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黑太子》,方便以后阅读明末黑太子第1325章 视察澳州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黑太子第1325章 视察澳州并对明末黑太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