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4章 虎式贺岁

作品:明末黑太子|作者:牛笔老道|分类:历史|更新:2023-08-07 20:45:51|字数:8230字

在朱慈烺持续不断的扶持下,这两家本身的实力已经足够强了。

尤其是奥斯曼帝国的宿敌神圣罗马帝国被消灭之后,法国也要搬家走人了。

等于只剩下东边的波斯了,周边安全环境大为好转。

而印加帝国的地理位置极为优越,不但坐拥两洋优势,还与大明比邻而居。

整个南美只有三家,另外一家就是荷属苏里南,跟印加帝国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回到北都的揭暄已经着手砍掉了一个编队四艘七级战列舰(国王),在获得新一批此的战列舰和航母之后,而且欧战基本结束,海军没必要保留三个编队的七级战列舰了。

原本的五艘九级战列舰、七艘八级战列舰、十二艘七级战列舰,被编为六个编队。

通常被分散在全球范围内的基地,譬如波罗的海(波罗堡)、地中海(克里特岛)、印度洋(马达加斯加)、大西洋(纽要)、澳州(悉尼)、本土。

只有例行演练与战时才会集结起来,而巡洋舰则作为航空母舰的主要护航舰艇,充当带刀侍卫的角色。

沿海地区巡逻则依仗三级驱逐舰(吉野),排水量达到七千吨的四级驱逐舰(定远)属于鸡肋。

执行远征任务有点短腿,水浅的内河又进不去,最终全被揭暄当鸡肋给砍掉了,节省下来的钱刚好采购主力舰。

由于海军方面对“军舰鸟”的测试比较满意,该型战机的作战性能基本达到了海军的预期,故而主力舰队航母化也就是必然趋势了。

尽管不少人都对战列舰情有独钟,但昊菁皇帝与海军总司令揭暄都认为航母是未来海战的头号利器,所谓的分歧也就不存在了。

不光是四艘七级战列舰,还有四艘万吨级小型航母和六艘万吨级两栖攻击舰,也全部被砍了。

揭暄认为海军保留三十艘大中型航母与二十八艘两栖攻击舰已经足够用了,根本没必要继续保留排水量更小的战舰。

再过六十年,到一八零零年左右,二型航母也将沦为被淘汰的货色。

届时海军将全部采购满载排水量超过五万吨的三型航母,甚至排水量更大的四型航母。

按照朱慈烺与揭暄的设想,海军舰艇将逐步转向以三型航母、二型航母、二型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与两栖打击群。

从目前的以舰种为单位的编队模式,转为混编的战斗群模式,毫无疑问,后者更适合全天候且全类型的海战。

二十艘战列舰被分配到十个航母战斗群里,用来提升战斗群的对岸火力,并保护航母安全。

每个航母战斗群包括三到四艘航母、两艘战列舰、四到五艘巡洋舰,因为要涉及远征问题,所以没有续航力差的驱逐舰和护卫舰。

看似护航舰艇比较少,但只要将三个航母战斗群合并,参与护航的战舰就可以至少达到十八艘之多。

九到十艘二型航母,搭载约八百架“军舰鸟”,便可以对任何一个中等国家形成巨大的威慑力了。

如若需要抢滩登陆,再搭配相同数量的两栖攻击舰。

此前一直停建的万吨级巡洋舰计划,由于海军新战略的出现,也就被激活了。

这就是以五级巡洋舰与六级巡洋舰为蓝本的改进型,满载排水量约一万吨。

排水量更大就会导致造价过高,排水量太小就等于四级驱逐舰。

万吨级巡洋舰能炮击岸上目标,能参与航母护航,航程很大,造价也不算太高。

一个批次建十艘,三个批次二十年左右服役三十艘,对大明财务来说是完全能负担得起的。

尤其是在完成第十七批次(1739-1747)造舰计划,海军在获得至少三艘九级战列舰与两艘八级战列舰之后。

揭暄便将剩余的八艘七级战列舰全部砍掉,海军仅保留八艘九级战列舰与九艘八级战列舰,差不多也够用了。

在保持至少二十八艘中型航母的情况下,战列舰不论多寡,都只能当作辅助作战舰只来使用。

能够出现战列舰对决战列舰的情况微乎其微,放眼全世界,也只能出现法国与荷兰跟大明翻脸的情况下……

对于第十八批次(1747-1754)造舰计划,除了两艘十级战列舰(H39)之外,揭暄不打算采购任何一级的战列舰了。

在十级战列舰服役之后,现有的九艘八级战列舰,要么退役封存,要么直接转售给其他国家。

同批次的采购重点就是两艘满载排水量达到六万两千吨的十级战列舰,以及两艘同型号的航空母舰。

哪怕将其他型号的作战舰只的建造计划全部砍掉,也要确保这四艘船的预算。

到一八零零年之后,大明将会建造排水量达到八万吨的超级航空母舰(小鹰)。

预计可以搭载喷气式战机一百架,四艘超级航母的作战能力就相当于眼下十到十二艘大型航母的战斗力。

被退役的四艘七级战列舰,被以友情价卖给了印加、奥斯曼、倭国、泡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黑太子》,方便以后阅读明末黑太子第1474章 虎式贺岁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黑太子第1474章 虎式贺岁并对明末黑太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