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报捷天听

作品:明末之虎|作者:遥远之矢|分类:历史|更新:2017-05-13 19:04:47|字数:9946字

李啸这番话,说得很有技巧,既是鼓励李定国,又是向众人说明了为何提拔重用李定国的原因。

李定国从椅子上站起,单膝跪地,抱拳拱手:“李大人如此看重在下,委在下以重任,在下唯有尽力竭力,粉身碎骨,以答大人这般知遇之恩!”

李啸大笑,虚扶起他,随后下令,开摆筵席,款待四人。

宴后,李啸又复与一众将领商议,定下了全部重要岗位的将领安排,具体人员安排如下:

赤凤总总长田威,副总长李定国。其军驻地为山东赤凤卫赤凤城。

铁龙总总长安和尚,副总长莫长荣。其军驻地为山东单县铁龙城。

金狼总总长段时棨,副总长武壮。其军驻地为宣府北路金汤城。

其中,每总人马,皆是额定下辖三哨兵员,每哨皆为5队盾兵,10队枪兵。这样一来,每总兵员,共有15队盾兵,30队枪兵,另外单独配备玄虎重骑200人,飞鹞子200人,以及作为后勤队及运输队的辅兵600人。

另外,李啸决定,给每总配备投石机60架,投石兵员由辅兵担任,因为操作简单,若兵员人数不够,可临时从驻城招一批青壮过来帮忙。

这样一总的兵马总数为5590人,步兵、骑兵、火器部队皆有,初步具备了独挡一面的能力。

其余的火炮火铳部队,因其人数尚少,暂且全部归由赤凤总负责。而横行哨,因为军中精锐亦是不多,这400人的横行哨,也暂归赤凤总,其余两总暂不配备。

接下来,李啸开始大肆招收流民,补充兵力。只不过,与此同时,李啸也速速派出使者,向山东巡抚李懋芳报捷。

因儿子李浩然在李啸军中效力,李懋芳没有丝毫要分润李啸军功的想法,立刻将李啸的报捷奏章,转呈给了朝廷兵部。

当然,李懋芳自已也附了一封奏章,上面重点写明了,是在自已的全局领导与全力支持下,李啸才能取得此次大捷,从而打退流贼进攻,以免山东大地受到荼毒侵害。

不知道这位未派一兵一卒支援李啸的李巡抚,在写这份奏章时,会不会心有所愧。

一周后,正为流寇四下肆虐的局势,忙得焦头烂额的张凤翼,见得李懋芳送来的这份奏章,简直喜不自胜。

在全国局势一片糜烂的情况下,李懋芳这封奏章,简直就是大旱中的甘霖,大雪中的炭火一般,弥足珍贵。

张凤翼以最快的速度,向皇宫东暖阁快步跑去。

身着一件镶着补丁的明黄团龙袍,正在东暖阁中批览各地奏章的崇祯皇帝,这段时间以来,又已憔悴了许多。

朝廷之中,皆知道,前段时间,流寇攻克凤阳,挖掘毁坏皇陵的残酷行径,给本来就憔悴不堪的皇帝,又一个巨大而沉重的打击。

凤阳是中都,为朱家龙兴之地,却如此惨遭流寇破坏荼毒,让崇祯皇帝痛心疾首,随后,崇祯素服避殿,哭告太庙,下诏罪己。

在太庙中,跪在列祖列宗画像前的他,哀哀泣叹道:“哀吾中都,原是万世根本之地,一旦竟为骷髅之场,良可痛也,良可恨也。”

崇祯对高迎祥张献忠等数股悍匪极为痛恨,在获知了凤阳被毁,皇附被挖的消息后,盛怒的皇帝下令,调洪承畴所统陕西兵出关,同中原各省官军夹剿这数股猖獗难制的流寇。

经过一番紧张的调兵遣将,皇帝终于拼凑了边、腹官兵七万有奇。发帑金一百多万两,充作军饷,并且立下限期,规定六个月内把纵横东南的流寇,全部荡平。

只不过,局面恶化的速度,远超了崇祯的想象。

洪承畴所部官军,遵崇祯严令,从陕西向河南进发,准备再从河南进入南直隶剿匪。却没想到,刚到河南汝州境内,就得到了大股流寇大举入秦的消息。为免后院失火,他只好同部将贺人龙、刘成功又拉起队伍赶回陕西,同时檄调总兵曹文诏,由湖广移驻陕西商洛、兴安地区,扼守流寇出入河南、湖广的通道。

在李啸部在铁龙城与张献忠部流寇激战之日,崇祯皇帝却得到一个堪称霹雳般的噩耗。

那就是,号称“军中有一曹,流贼闻之心胆摇”的援剿总兵官曹文诏,中伏战死了。

前段时间,曹文诏为报副将艾万年、柳国镇被流寇击灭之仇,亲自带着三千部卒向甘肃进发,在真宁(今正宁)县境的湫头镇,同大股流寇相遇。流寇看准了曹文诏急于报仇轻敌冒进的特点,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伏数万骑,四起合围,飞矢蝟集。”曹文诏陷入重围,自知无法脱身,只得拔刀自刎而死。

五省总督洪承畴,得到曹文诏的死讯后,仰天恸哭,追悔不已。随后,他给朝廷奏报了此事,崇祯皇帝闻得消息,亦是痛心不已,接连多日彻夜无眠,遂下诏,追赠曹文诏为太子太保、左都督,赐予祭葬的恤典,让他的子孙世袭指挥佥事的官职,随后又令有司为曹文诏立庙,每年春秋两季予以祭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之虎》,方便以后阅读明末之虎第一百五十四章 报捷天听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之虎第一百五十四章 报捷天听并对明末之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