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九章 迟迟不到的捷报

作品:寒门状元|作者:天子|分类:历史|更新:2018-01-26 23:11:40|字数:10116字

以沈溪猜想,这一战十拿九稳,毕竟孙秀成主动放弃宣府军权,王守仁和胡琏领兵作战能力不俗,这可是经过历史证明的。

唯一的顾虑是王守仁和胡琏都第一次带兵,经验有所不足,加上自三边调来支援的兵马未到位,这场仗主要还得看王守仁和胡琏临场发挥。

沈溪派人通知兵部主要官员,除了两位侍郎外,即便是各司郎中也需进宫面圣。

熊绣和何鉴先行带人进宫,他延后一步出发,又过了差不多一刻钟也没等到人,沈溪无奈之下刚要准备启程,谢迁带着刑部尚书屠勋过来,二人行色匆忙。

因为刑部衙门不在大明门两侧,使得谢迁去刑部,来回这一趟比较辛苦。

谢迁见沈溪一身朝服,当即挡住去路,问道:“你作何去?”

沈溪道:“自然是入宫面圣。”

谢迁显得很不耐烦:“这会儿入宫,不是去瞎胡闹吗?你这边可有收到宣府战报?”

沈溪遗憾地摇了摇头。

谢迁回过头打量屠勋,摊摊手道:“你看看,如今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都未收到战报,不会又是刘瑾搞鬼吧?”

屠勋显得很谨慎:“虚报战功,其罪当诛,刘瑾未必有这胆子,一而再虚报,难道他就不怕死?”

谢迁怒气冲冲:“刘瑾胆大妄为,当初在朝打压异己时便只手遮天,有什么事是他不敢做的?这会儿怕是知道自己在京城的影响力日渐衰弱,便想出这么一出,哄得陛下高兴,将他调回朝你说说,若前方真有大捷,为何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全然不见战报?”

屠勋没有回答谢迁这个问题,他知道谢迁对刘瑾有极大的偏见。

旁人跟刘瑾只是政敌,很少有正面接触的机会,但谢迁就不同了,当初谢迁为救被刘瑾扣押的官员,低声下气到刘瑾面前认错,甘于阉人之下,这被谢迁视为奇耻大辱。现在刘瑾倒下,谢迁是最不希望刘瑾重新爬起来的那个。

屠勋看着沈溪,问道:“之厚怎么看?”

以前没人会问沈溪的意见,但现在情况不同,谁都知道刘瑾贬斥出京是由沈溪一手策划,现在刘瑾那边有了状况,若捷报属实的话很快就会回京,第一个要问的自然是沈溪,听谢迁抱怨指责没有任何意义。

沈溪神色显得极为谨慎,道:“宣府那边确实尚未有战报传来,刘瑾是否虚报学生不敢轻易下定论,之前学生曾对谢阁老提及,或许前方战事刚开始刘瑾便急着向朝廷报功,至于是否应验需要时间证明!”

屠勋看着谢迁,道:“于乔,我觉得之厚的分析是对的,现在未闻前线有败绩,或许是刘瑾抢先一步报功,又或者是他用了什么阴谋手段,阻碍前方捷报传至京师,以达到他先一步报功的目的!”

谢迁瞪了沈溪一眼,目光好似在说,你这小子到底帮谁?

沈溪道:“两位老大人,若不介意的话,学生这就要进宫面圣去了,老留在兵部这边也不是个办法。”

谢迁又在瞅沈溪,屠勋微笑着说道:“于乔,我们也别留在这边瞎等,旁人都进宫去了,我们老在宫外晃悠,这算怎么个说法?倒不如跟之厚一起进宫,路上再详谈”

虽然谢迁很不乐意,但还是点头应允。

兵部到长安左门没几步路,几人未乘轿或者坐马车,刚走出几步,谢迁有感而发:“之前没去礼部走一趟,正好顺路去瞧瞧”

兵部在东长安街,礼部同样在这一侧,说顺路未必,但也不会绕太远。

或许谢迁想到有捷报就会有庆典,必然跟礼部有关,便想去见一下周经,虽然他对周经有些成见,但碰到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依然离不开周经支持。

三人到了礼部衙门,问了一下门房,才知周经已先一步入宫。

皇帝特别指出传见周经,张苑派人传话时,叫人向周经说明这一点,周经不敢有丝毫怠慢,赶紧入宫去面圣。别的大臣都是去文华殿等候,然后一起前往奉天殿,而周经则直接入乾清宫觐见听宣。

谢迁听说周经已进宫,怒从心头起,嚷嚷道:“瞧瞧,周伯常之前看起来老实本分,但现在阉党得势,立马活跃起来他不会是急着入宫邀功去了吧?”

谢迁火气实在太大,沈溪和屠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一抹无奈。

谢迁笃定刘瑾是虚报战功。

沈溪知道,自己再说什么,谢迁必然听不进去,还不如不说,等进宫后静观其变。

到现在为止他也不能确定刘瑾是否虚报,更大的可能是刘瑾觉得王守仁和胡琏等人一定能取胜,提前报功。..

有多大的利益,就有多大的风险,刘瑾既然愿意承担这样的后果,沈溪自然没法评价和干涉,只能等最后结果到来,看看刘瑾是否能如愿以偿,若是能侥幸赌中,那他回朝重掌司礼监的机会非常大,这也算是一种风险投资。

在谢迁这样一个老顽固面前,沈溪没有发表看法,毕竟旁边有个屠勋,沈溪不能当着外人的面去跟谢迁抬杠,这既是对谢迁的不尊重,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寒门状元》,方便以后阅读寒门状元第一八二九章 迟迟不到的捷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寒门状元第一八二九章 迟迟不到的捷报并对寒门状元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