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铁血忠义堂

作品:荣华路之我不为刀俎|作者:修仙狂徒|分类:女生|更新:2019-07-29 13:57:02|字数:6086字

孙太后(朱祁镇之母)得知第二代昌平侯杨俊被斩首一事,勃然大怒,埋怨英宗不该斩杀股肱之臣。

此时,英宗皇帝的头脑也冷静了下来,也深知屏蔽蒙古诸部的侵袭,还需倚重杨能、杨信等杨家将领,杨家这棵大树不能倒,于是他又降旨,派人对瀛西杨氏一族进行安抚。

不久,杨能以“迎复”功被擢为左都督,后以军功加封武强伯。杨清因拥立之功封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而杨信也在被召回北京后不久,充任总兵官,镇守延绥。

疾风暴雨终于停歇,杨门将士及其家族总算有惊无险逃过一劫。可杨俊的长子杨珍还是被削去了昌平侯爵,发配到广西的边卫充军。

害人终害己,杨俊死后不久,张軏在入朝途中忽然得了暴病,回到家时满身青黑,呼号数天死去,时人便传言是杨俊的冤魂前来索命。

天顺三年八月,朱祁镇借刀杀人的目的达到了,乃将石亨、其侄石彪逮捕下狱,不久石亨也被削职为民。

天顺四年正月,石亨也被捕入诏狱,病死在狱中,其侄石彪、侄孙石后均被处斩。

天顺八年(1464),明宪宗朱见深即位,杨俊之子杨珍得以赦免,授龙虎卫指挥使。

成化二年(1466)于谦案昭雪,经杨俊堂弟彰武侯杨信上疏,与于谦同案的杨俊也得以平反。宪宗为表彰杨俊为国效忠的功绩,赐谥“忠愍”,并下诏在瀛西老家东南(今杨村北)建“忠愍祠”。

“忠慜祠”占地300亩,围城高两丈,大殿五间一排,共三排大殿,每排大殿建六间厢房。斗拱式建筑,脊为琉璃瓦,兽为黄色,瓦为蓝瓦,三殿柱全盘蟒。前殿供有忠愍像杨俊,台高6尺,阔1丈,杨俊坐像高两丈过半。

中殿是魁星,后殿供有财神。祠堂内树高大匾额上书“瀛西忠义堂”五个大字。“忠义堂”是景帝御批,大学士杨荣作序昌平候杨洪之堂号,“瀛西忠义堂”是用英雄名将杨俊的鲜血铸就。

成化十七年(1481)四月,皇帝下诏,准许杨俊长子杨珍袭昌平侯爵,这离杨俊被斩首已经过去二十四年之久了。

杨俊案发后,北京侯爵府的二当家杨清年事已高,是年已经71岁,累军功至六千户,在朝中为官多年,大风大浪见多了。喜怒无常的朱祁镇二进宫重登帝位,绝不是件好事。杨清深恐杨氏族人被抄家灭门,便紧急疏散人口,隐匿浮财,尽最大可能保护好家人免遭牵连。

幸好有八王爷杨冲这个皇家太子干殿下的老牌杨家将健在,从中斡旋,又有孙太后的天后之怒,朱祁镇才稍微冷静下来,杀了杨俊之后就此收手,放过了杨家。

杨洪在世的时候,他很会处理人际关系,朝中大臣都很敬佩他,因此只要有人想诬陷或者弹劾,均能一一逢凶化吉。自从杨俊被斩首之后,杨家受到“谋反门”的强烈冲击,基业动摇,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再也没有出现过杨洪在世时期的鼎盛局面,正如大明王朝的国运一样。

杨洪去世以后,瀛西杨家将整支队伍虽日渐削弱,历代仍不乏袭爵挂印的杨家将领,依旧统兵镇守于长城南北,或戍卫于京城内外,直到闯王入京,仍在为大明王朝尽职尽忠。??

杨俊死后的第十个年头(1467年),四月二十日的深夜(丑时),瀛西大龙庄侯爵府。一阵洪亮的哭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一个婴儿呱呱坠地。

他就是杨仪的第一个儿子,杨仪喜得贵子,自然倍加喜欢,取名“杲”,杲即日出明亮、高远之意,希冀老大成为叱咤风云的大将军,重整杨家将雄风。

杨杲八岁那年,杨芳特意将儿子带进了侯爵府的演义堂,进门就告诉儿子:“演义堂,乃我杨氏族人研习兵法、传授武艺之场所,非杨氏子孙不得入内。”

杨杲看到了中堂的小传好奇的问道:“爹,此小传何人所写?有何用?”

杨仪道:“瀛西侯爵府开基之祖有二,颖国公杨洪,是爹的叔叔,镇守边关近五十年,威震漠北,蒙古人称之为杨王。还有一个就是九千户杨清,也是爹的叔叔,乃景帝朝的大才子,人称内宫第一铁笔。二人是你的叔祖,为了激励子孙习武报国,传承清白家风,遂各写小传一副,以示后辈。”

杨杲似懂非懂,点头道:“爹,孩儿明白了。”

而后杨仪指着右边的一副道:“颖国公自称——祖居六合,我生瀛西,弘农世泽,是我根基。刀光箭影数十载,枪指之处尽旌旗。说的就是叔祖戎马一生的经历。”

杨杲又问:“龙封土武,我生瀛西。皇宫大内,铁笔独艺。提枪上马,沽水直渠。这又是何人所写?”

杨仪摇了摇头,道:“小子,爹刚才不是跟你说了吗?这是叔祖杨清公所写的,十二岁从军......”

杨杲拍着手道:“叔祖们真厉害!再过几年我也可以从军,上战场杀鞑子了。”

杨仪道:“好!有志气,爹带你到后院去看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荣华路之我不为刀俎》,方便以后阅读荣华路之我不为刀俎第28章 铁血忠义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荣华路之我不为刀俎第28章 铁血忠义堂并对荣华路之我不为刀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