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作品:汉武挥鞭|作者:汉武挥鞭|分类:历史|更新:2018-11-19 15:06:06|字数:7920字

羽林营的大帐中,刘启眼冒精光的抚『摸』着一整套崭新的骑兵装备,就像在抚『摸』着绝世美人,口中喃喃道:“适才羽林骑兵训练时,便是装备着这等兵械?”

复合弓,马戟,马刀,鱼鳞甲,高桥马鞍,马镫,马掌。

经过刘彻制作或改良的七种骑兵器具,深深震撼了他的皇帝老爹。

史书上的汉景帝刘启,被评价为对匈奴不够强硬,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每次与匈奴和亲,都在大汉皇帝的心头狠狠划上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无奈大汉军队屡屡在匈奴铁骑面前大败亏输,只能屈辱的用女人和财物对其进行安抚。

匈奴之所以在秦汉时期能对中原王朝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一时间横行边地、展战屡胜,就是它拥有一支机动『性』强的骑兵部队。中原王朝的步兵、车兵在飘忽无定的匈奴精骑而前常常处于下风。

特别是数十年前,高祖刘邦,被冒顿单于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困于白登整整七日,让汉军上下都见识到了匈奴骑兵的真正实力。这种实力上的悬殊对比,深深的刺激了汉朝统治阶级,使其一方面行和亲以争得休养生息的同时,另一方却大力发展骑兵部队,以图能与胡骑一争高低。

发展骑兵,首先要有数量足够的上乘战马。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的封建王朝,历来是重视牛甚于马匹的,而且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中原地区所产的马匹其数量、质量均难及北方游牧地区。

解决之道,就是建立可以动用国家资源力量,具备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采取较为先进的养马技术的国家养马场。国家养马场有专职机构负责管理,管理者通常是国家直接任命的高级官员。

刘启刚即位便下旨“始造苑马以广用”,倾力打造上林苑为首的多个国家养马场,由国家划出指定的区域,投入专门经费,培育马种,饲养、训练马匹,最后将马调配给军队使用。经过将近六年的投入,如今已经初见成效。

有了良马,还要有训练有素的骑士。

各大边郡因迫近戎狄,郡内男子平日多会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自是选拔精锐骑兵的上上之选。

即使是通过精挑细选得来的兵员,仍然要接受严格的训练。

晃错曾上书言:“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解,与金鼓之指相失,此不习勒卒之过也,百不当十”。

故而汉初的应征兵员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然而,梦想很美好,理想很骨感。

虽然有了规模庞大的良马和训练有素的骑兵,但毕竟大汉是农耕民族,跟匈奴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有天然的差距。要知道匈奴骑兵几乎从小就与战马同吃同睡,急行军时在马上睡觉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刘启登基的七年来,虽是励精图治,整顿军务,但经过无数处的边境摩擦得出的结论竟仍是“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

简而言之,不管是骑术还是箭术,大汉骑兵都远逊与匈奴骑兵。

用刘彻的话来说,不是硬件不行,是软件不行!

当然,如果硬件上的优势足够明显,未必不能填补软件上带来的差距。

展示在刘启面前的七种新型骑兵用具,就是足以填补两者差距的,足够强悍的超级硬件。

由于北方一直面临的匈奴的威胁,马上得天下的汉朝统治者,从来不会忘记培养后代的尚武精神。因此即使是整天显得病恹恹的刘启,其实也有一番武力在身,骑马弯弓,不在话下。对各种骑兵装备的优劣好坏,自然能轻易分辨。

适才刘彻带他检阅了羽林卫的骑兵训练,虽皆是不足十五岁的小少年,但表现却让刘启震撼。

只见他们马上弯弓,轻易的『射』中了近百丈外的箭靶。这是两石以上的强弓才能达到的效果,这些娃娃都能拉开两石的弓?

打死他都不信!

果然,羽林所用的弓箭和大汉骑兵制式的弓箭确实有很大不同。

“复合弓身的细长,在上下弓片末端安装了偏心轮,利用动滑轮的杠杆原理,使开弓力量达到最大值后,随着拉距增加反而变得越来越‘省劲’,满弓时用力可减轻七成。这不仅使骑兵能在更轻松舒适的状态下持弓瞄准,也可以使羽林骑跨越体力的鸿沟,和成年男子一样使用‘硬弓’,甚至犹有过之。”

经过一旁刘彻的详细介绍,刘启不由为这种被称为复合弓的精巧设计惊叹不已。虽然他听不懂什么叫“偏心轮”“动滑轮”“杠杆原理”和“拉距”,但并不妨碍他了解刘彻的主要意思,能省七成力!

我勒个去!能省七成力啊!刘启仿佛看到了匈奴大单于被万箭穿心的景象。

要知道,箭术一直是大汉骑兵的软肋,农耕民族的骑兵的骑『射』本领比得上从小生活在马背上的草原民族吗?大军团相互远距离骑『射』,结果必定是大汉骑兵伤亡惨重,而匈奴骑兵的损失则很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汉武挥鞭》,方便以后阅读汉武挥鞭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汉武挥鞭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并对汉武挥鞭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