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开炉炼钢

作品:我的明末之旅|作者:五彩贝壳|分类:历史|更新:2018-11-19 19:31:53|字数:5336字

宝山钢铁厂。

临海的码头上,铁矿石已经堆成小山,这些铁矿石全是从大青山矿场运送过来的,每天都有货船抵达这里,少则数十吨,多则上百吨的铁矿石运抵码头。

码头上,除了铁矿石,还有不少的优质煤炭,这些煤炭,部分已经在烧制焦炭,虽然和现代的焦炭炼制没法比,但首批焦炭已经出来了,完全可以使用。

有张丰在,炼制焦炭不是难题,即使条件差一点,没有相关的工业设备,但张丰懂得土法炼焦,炼制出来的焦炭,在张丰看来,完全可以使用,用来炼铁没有问题。

临近码头,就是偌大的厂区,数丈高的冶炼炉已经建设完成,这是生铁冶炼炉,当然也是张丰设计的并指导建设的,花费了不少的时间。

这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厂,预计年产上万吨,如果以后再扩建一番,年产量数万吨,甚至超十万吨都有可能。

当然,这没法和现代大型钢铁企业相比,现代钢铁企业少则年产数十万吨,大则上百万吨,甚至数百万吨,和现代钢铁企业相比,张丰的这家钢铁厂是作坊级别。

但即使是作坊级别,这毫无疑问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厂,年产量上万吨,真正意义上的钢铁厂,张丰已经很知足,起步不能要求太高,一步一步来。

今天,是开炉炼钢的日子。

大清早,东方的太阳才刚刚『露』出一点点,在朝阳之下,不少的工人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炼铁高炉内,正在装填焦炭,装填矿石,高炉旁边的人力鼓风机旁边,数名工人已经就位……

一个时辰之后,一切就绪。

张丰和杨升海两人早早的来到了钢铁厂,两人距离高炉不远,看到马上就要开炉炼铁,不管是杨升海还是张丰,两人都脸上浮现着喜『色』,两人的身后站着赵左林。

赵左林伸长脖子,这边看一看,那边瞧一瞧,脸上满是兴奋,赵左林第一次来钢铁厂,看到这一切,心中激动的想道,这下子好了,以后有足够的精钢了。

想到张丰描述的那种精钢,赵左林心中很是期待,如果真如张丰所说,真的有质量这么好的精钢,那……

赵左林甚至有一点激动得不敢往下想,因为张丰说了,这炼出来的精钢不但质量好,而且产量还大,每天炼几万斤都不在话下。

每天几万斤!

我的老天爷!

赵左林也想越激动,甚至不禁连连看了张丰,眼神中之中,除了激动之外,明显带着几分敬佩。

张越是匠户出身,祖上还是炼铁的,也通晓炼钢,张越自己就擅长炒钢法炼钢,蒋越现在是宝山钢铁厂的管事。

只见张越一路快步走过来,大声汇报道:“老板,一切就绪,可以开炉炼钢。”

闻言,张丰很是高兴,辛辛苦苦,付出这么多的努力,等的就是这一时刻,张丰大手一挥,大声道:“点火,开炉炼钢!”

炼铁炉很快就生火,几名工人卖力的给高炉内送风,这是人力鼓风机,随着大家卖力鼓风,高炉内的火焰旺盛起来,温度越来越高,由火红『色』渐渐变成炽白『色』。

在高温下,铁矿石开始发生还原反应,由矿石变成铁水,张丰是大行家,数次到高炉旁边,通过观察孔查看高炉内的情况。

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高炉偌大的炉膛内满是铁水,张越又过来汇报道:“老板,可以出铁水了。”

生铁冶炼并不复杂,进展得也比较顺利,张丰挥手道:“开炉,出铁水!”

“开炉喽!出铁水喽!!!”

蒋越大声的喊起来,没有多久,炽白『色』的铁水从高炉流出,沿着耐火槽流向远处的炼钢炉。随着铁水流出,张丰等感到热浪滚滚。

炼铁比较简单,炼钢才是关键!

现代炼钢法最早起始于1856年英国人h.bessemer发明的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该方法首次解决了大规模生产『液』态钢的问题,奠定了近代炼钢工艺方法的基础。

张丰采用的也是这一炼钢工艺,当然,张丰脑海之中有更先进的炼钢方法,但受条件的限制,暂时只能采用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

这样的炼钢方法,优点很明显,首先是空气与铁水直接作用,该炼钢方法因而具有很快的冶炼速度,这也是能成为当时主要的炼钢方法主要原因。

但是,bessemer工艺采用的酸『性』炉衬,不能造碱『性』炉渣,因而不能进行脱磷和脱硫。直到1879年英国人s.g.thomas发明了碱『性』空气底吹转炉炼钢法,才成功地解决了冶炼高磷生铁的问题。

张丰的打算是先用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待以后有有条件了,再采用更加先进的碱『性』空气底吹转炉炼钢法。

铁水进入转炉之后,张丰开始亲自指挥大家炼钢,虽然此前张丰给大家进行了一定量的培训,但培训归培训,这次是实打实的炼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的明末之旅》,方便以后阅读我的明末之旅第五十八章 开炉炼钢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的明末之旅第五十八章 开炉炼钢并对我的明末之旅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