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岛津信义又逃跑

作品:我的明末之旅|作者:五彩贝壳|分类:历史|更新:2018-11-19 19:32:07|字数:6132字

“哎呀!”

坤兴公主终于吓了一跳,因为有一枚开花弹打中了上海号铁甲舰的指挥塔,猛烈的爆炸声让指挥室之中的很多人都吓了一跳,包括坤兴公主。

爆炸声震耳欲聋,但指挥塔装甲厚实,根本没有影响,只有被击中的位置有一点微黑的印记,代表着这个位置曾经被一枚开花弹击中。

“总兵大人,您看,他们好像想要包围我们。”

对方战船多,数倍于张丰的船只数量,有几艘日本战船从张丰的两侧翼遥遥的迂回,想凭借自己数量占优势而形成对张丰的包围。

张丰道:“被包围了又怎么样,他们莫非还想击沉我们不成,看到那艘船没有,击沉它!”

张丰所指的是一艘大型日本战船,估计有两千料大小,刚才这枚击中指挥塔的炮弹就是那艘日本战船打过来的。

对方的炮弹能击中上海号铁甲舰的指挥塔,这说明这艘战船距离上海号不远,要击沉它,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随着张丰命令,上海号上数门一百五十毫米炮瞄准了这艘战船,这艘战船上的日本水兵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还在那里开炮,船上有部分日本武士或水兵,拿着武士刀,或是弓箭,嗷嗷直叫,看样子想靠过来企图登上上海号。

一门门一百五十毫米炮,黑洞洞的炮口缓缓的移动,然后纷纷对着不远处这艘日本战船。

上海号船头甲板上,一名海军少尉军官在亲自指挥,手里拿着佩刀,遥指那艘日本战船,大声的喊道:“给我瞄准了打,一定要命中。”

旁边一名炮手一面瞄准,一面大声的道:“放心吧,这么大的目标,瞎子都能打得中。”

声音一落,两声巨响先后响起,震耳欲聋,“轰、轰”两声,两枚炮弹呼啸而出直接准确命中目标。

“好,打得漂亮,就这样打!”

见成功命中目标,这名少尉高兴的大喊起来,一脸高兴,而旁边的水兵们则马上清理炮管,然后装『药』,装弹,准备继续开炮。

圆柱形的一截黑火『药』,早就用油纸卷好,从炮口装进去,用通条送到炮管底部,然后再放入开花弹。

另外有水兵用细铁条从炮管地底小孔『插』进去,刺破这圆柱形的油纸卷,『插』入火绳,瞄准,点火,开炮,整个流程比较快,一点都不慢。

“轰、轰、轰……”

炮声密集不断,那艘日本战船很快就被轰得四分五裂,船体破损断裂,四处进水,燃烧起火,并缓缓的沉没。

上海号上,不但有水兵在瞄准目标进行炮击,一个个『射』击位上,一名名水兵拿着最新列装的新式后装枪,瞄准目标,不断的开枪,“砰、砰、砰”的『射』击声不断。

这种枪,相比以前的前装枪『射』速快多了,也好用得多,不必要站起来从枪口装弹,而是趴着,或是半蹲着都能轻松的完成装弹,因为只要一拉枪栓,从枪后装入纸壳弹就可以。

………

岛津信义仗着自己战船数量多,趁着上海号、苏州号开炮的时候迎了过来,在付出了一沉一伤的代价之后,其余的船只围过来,将上海号和苏州号团团围住,对着这两艘铁甲舰不断开炮。

对方数量上占绝对劣势,打了这艘无法顾及那一艘,换谁都没有办法,只能被围,岛津信义见自己的战船成功包围张丰的这两艘铁甲舰,顿时高兴起来,兴奋的举着武士刀,竭力的大声喊起来。

“杀给给!!!给我击沉他们。”

于是,海面上出现了这一样一幕,不管是上海号还是苏州号,被起码五、六艘日本战船团团围住,两艘铁甲舰不停的中弹。

那艘三千料战船情况稍微好一点,因为几乎所有的日本战船都在重点对付上海号和苏州号,这艘三千料战船保持足够远的距离,不时的开上几炮,一定程度上的支援一下上海号或苏州号。

“哟西!他们死了死了滴!”

岛津信义站在自己战船的指挥室,看着大海战,一脸高兴。不时的点一点头,在岛津信义看来,胜负一定,没有任何悬念。

“岛津阁下,这次我们终于报仇了。”

“嗯。”岛津信义点一点头,惬意的看着自己的十余艘战船围攻,似乎这隆隆的炮声是最美妙的音乐。

上海号上。

周伟星显得有一点焦急,非常担忧的大声道:“总兵大人,对方战船太多了,我们四面受敌,是否撤退。”

张丰冷笑着道:“撤,为什么要撤,既然他们自己送上来那就给我一一击沉!”

张丰的话冷厉而充满自信,“零一二甲”型铁甲舰张丰亲自设计,深知这种铁甲舰的厉害,如果被对方几艘木质结构老式战船用老式前装铸造大炮击沉,那就不是铁甲舰。

海战表面上看似乎张丰处于绝对劣势,被岛津信义的战船团团围攻,但实际上则是张丰处于优势,岛津信义处于绝对劣势。

这不,很快就有一艘日本战船被击沉,被数门一百五十毫米炮先后击中,这艘日本战船爆炸,然后散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的明末之旅》,方便以后阅读我的明末之旅第一百六十三章 岛津信义又逃跑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的明末之旅第一百六十三章 岛津信义又逃跑并对我的明末之旅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