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收并袁氏

作品:重生之飞将之子|作者:塘边海棠|分类:历史|更新:2018-12-20 09:08:01|字数:8844字

“元龙快快道来!”曹『操』挥手斥退左右,拉着陈登坐下道:“元龙可是想到妙计,为我除去幽州袁氏兄弟之患?”

“乌丸、辽东皆受袁绍恩惠多年,如今袁尚、袁熙避难幽州,三方互为唇齿,故而主公投鼠忌器!”陈登会心一笑,大有相知相识之意,接着说道:“袁氏兄弟数败于主公,如今夏侯尚、夏侯恩二位将军屯兵与高阳、中山二地,袁氏兄弟更不敢轻易出动!然冀州乃河北之腹,袁氏兄弟必然日思夜想,袁氏兄弟若得青州,与幽州之众兵分两路攻打冀州,则有可乘之机!”

“青州?”曹『操』思虑片刻,微笑道:“元龙是想引袁尚攻打青州,但渤海、平原有两万士兵驻守,袁尚怯懦,怎敢进兵?”

“吕布大军压境,主公调二位夏侯将军进攻常山,可说的过去?”曹『操』轻轻点头,静待下文,陈登继续道:“郭嘉在徐州势大,陈先生与车胄战败在所难免,『毛』先生定会增援徐州。若袁尚得知平原、渤海的兵马尽数赶往徐州,他定会趁虚而入!”

“元龙之计虽然有些风险,但袁尚急功近利,或许可以一试!”曹『操』仅仅犹豫片刻便下了决定,交代道:“我立即修书伯仁,令他带兵攻打曲阳,再传令子丹、文烈前往徐州驰援『毛』,即便袁尚不动手,我也可腾出至少两万卒对阵吕布!”

“主公英明!”陈登等曹『操』封闭书信,带着密信拱手退下,命五百里加急传到高阳和平原!

冀州和青州立即调整部署,消息随即传入幽州,袁尚赶紧找来逢纪,事到如今,逢纪还在为他出谋划策,这让袁尚够感动的!袁尚与逢纪、袁熙商议许久,最终也没商量出个定论,袁尚主张趁机进兵青州,袁熙觉得事有蹊跷,以曹『操』的谨慎怎会漏出这么大地破绽?逢纪难得没有说一句话,因为对于当前局势而言,曹『操』的举动都很正常,但是一切都这么顺理成章,反倒让人不住怀疑!

商讨最终不欢而散,袁尚态度强硬,带着三万士卒离开范阳,袁熙苦劝无果,只能随他折腾!幽州没什么大问题,逢纪跟着袁尚一同前往青州,虽然他的内心是不愿意去的,万一路上发生什么意外,他的下场绝对不太好!但袁尚已经打定主意,他也不能留在幽州躲清闲!

正赶上大年初二,袁熙在范阳城外送别袁尚,再次苦劝道:“二哥还是希望你莫要冲动,万一是曹『操』『奸』计,可就没有回头之路了!”

“二哥放心,我既然带兵前去,势必风雨无阻!只要二哥坚守幽州,莫让曹『操』趁虚而入即可,待我拿下青州,我兄弟二人联手,定能击败曹『操』!”袁尚胸有成竹,也当是为自己打气,随即轻叹道:“自父帅亡故之后,大哥叛『乱』,曹『操』夺地,使得袁氏基业寸寸龟裂,如今我兄弟二人偏居一禺,忍辱偷生!但是二哥,我心中时时念着夺回冀州,一雪前耻,让父帅安息!哪怕明知有险,这也是我们唯一的机会,若不趁势夺下青州,我兄弟永无出头之日!”

“三弟!”袁尚一番话,将袁熙说的热泪盈眶,激动道:“从不知三弟如此忠孝,请受二哥一拜!三弟放心,只要二哥活着一日,幽州定然无恙!”

“谢二哥成全!”袁尚拱手叩拜,转身上马,带着三万卒离开,满载期望和雄心!

……

好在袁熙只期望了两个月便等到青州传来的情报,但他听完之后,却立即六神无主惊慌失措!徐州危急是真,曹真曹休驰援却是假,平原两万卒离开是真,赶往徐州是假!袁尚与逢纪刚渡河不久,便遇上曹真的五千骑,曹真诈败,袁尚乘胜追击至齐国都临淄,身后忽然窜出两万精兵,竟然是夏侯率领的两万青州兵!袁尚立即慌了神,当初击败大哥八万精兵的便是这批青州兵,而且夏侯身经百战,勇武过人,眼下他手中兵不过三万,如何能击溃夏侯?

硬着头皮打了一场没有悬念的仗,袁尚被当场俘获,逢纪『自杀』身亡,三万士卒损伤大半,逃亡八千,投降五千!袁熙消化了许久才缓过神,听闻夏侯恩与夏侯尚再次兵临城下,长叹一声道:“三弟呀,二哥无能,不能为你报仇呀!”

正在袁熙发愁之时,忽有亲卫来报,城内有人送来一封密信,要袁熙自己查阅!袁熙接过信封,立即傻了眼,因为信封上“袁熙亲启”四个大字是出自甄宓之手,虽然他与甄宓做了三年多有名无实地夫妻,但甄宓的笔迹却让她非常熟悉!袁熙急忙撕开信封,里面有两张纸,其中一张是甄宓笔迹:袁公子显奕在下,妾幸蒙公子照顾,并恢复自由之身,公子恩德,妾没齿难忘!今妾已经回到京都,令堂与家小皆被卫尉大人安置于京中,公子保重,不必担忧!

看着这封书信,袁熙不知不觉落下泪水,这是三年以来,甄宓给他的书信之中,字最多的,也是语气最好的…宓儿呀…原来你心仪之人,是那个吕霖,他真的能对你很好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生之飞将之子》,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飞将之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收并袁氏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之飞将之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收并袁氏并对重生之飞将之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