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北上赵庄

作品:攻约梁山|作者:山水话蓝天|分类:历史|更新:2019-05-04 21:59:28|字数:9562字

一打听才知道,

赵庄正在改造庄墙,大工程,有赵廉从沧北调来的很多僧犯在干,但投奔去的人家也要干。

那活太累太苦了,甚至有危险。

要拆搬洪水地震弄塌的赵庄附近一处处城墙、石头房子.......城墙也就罢了,沧州曾经极其富裕,直接受沧赵家族造福的盐山县更富裕,无论是盐山县城还是沧赵家的众多工厂城堡,都是用一尺多见方的坚硬大青砖为主建造来抵抗辽寇的高大建筑,如今塌了,即使是水泥沾连成一个个大块,也比较好弄些。

弄歪倒或塌陷在淤泥中的石头房的石头就难了,无论石头大小都被水泥固结成一块块,动不动就是上千斤甚至数千斤,在没有机械化作业的条件下,全靠人力,就算有三角架滑轮等工具也是极折磨人的活.......何况还得拼命抢时间干.......

宋江一伙就明白了:赵庄是在以此考验和筛选来投靠的人家。

对投奔来寻求庇护的百姓,来者不拒,但你得能经受住这种极苦的考验方能有资格被赵庄接纳。

这种接纳极可能还仅仅是初步的接收而不是接纳了。

赵庄人何其骄傲?

那只怕是比皇族还骄傲的人群。

别处宋民愿意放弃自由民身份想当赵庄的佃户也没那么容易。

可以想见,毅然积极主动来投靠的人家即使经受住了建城的考验,在沧赵家族眼里也仍是不可靠的临时工,属于赵庄暂住户口,并不是赵庄人真认可了的自己人,赵庄未必真愿意就这么着就收了安置着使用和保护起来。

以沧赵家族的个性绝对会这么干。

赵庄人一向团结得就象一个人,富贵贫贱不移,生死与共,无惧任何艰险和挑战.....他们不会要懒蛋,也不会要虽勤快却有这种那种靠不住的劣根性者,眼光高着呐。

同时这也是防患于未然的需要。

赵庄如今的生存环境比当年贫贱时更恶劣数倍,不止是异族辽国敌视,本国朝廷也敌视,赵庄必须打起精神来杜绝外来者造成的内患.....

对投奔去了却又离开了的这些人,宋江一伙心中明白:无非是吃不得那苦,遭不了那罪,只想去沾便宜不肯卖力吃亏委屈自己的各色人。

听一听这些离开者骂骂咧咧的,抱怨或嘲笑,说什么老子放下身段自愿去给他沧赵当佃户奴仆,特么的赵庄居然不要老子,还想把老子当傻子、牛马使唤.......什么玩艺.......当老子没地方去了?还是当老子没饭吃了只能求着他家......

宋江和吴每当听到这种恶毒咒骂,脸上没什么表情,甚至还会应和几句,表示会听这些人的好心提醒重新考虑去不去投奔赵庄,但心里却撇嘴:我若是赵庄人,我特么也决不会要你们这些狗东西......

你们?人渣杂碎尔。

谁特么敢要你们在家当祸害.....

宋江此时对此更是格外有感触......悄然瞥向生铁佛和飞天夜叉这两恶货:收二人有年头了,给尽了能给的好处,可是这两货仍然是我不敢信任的,关键时肯定靠不住,就是看在武力高的份上控制着凑合用而已,死了拉倒,半点儿不用心疼.......

不过,这些投奔赵庄的流民有一家算一家还真不是无粮无食走投无路极待有人伸手拯救的那种悲惨可怜难民。

他们只是家中的庄稼被雨多涝死了淹死了,秋季这一季绝收了,房子泡塌了或被洪水冲坏了而已,实际上即便是没有官府救灾救济,他们的生活也根本不用发愁,家中都有去年抢的无主粮食可吃,甚至能吃几年。

房子?

别处有的是.....

这些人之所以想起去投靠赵庄,只是看到了官府的冷酷心肠与直接露出的更贪婪无耻.....

受灾了,官府不但不管,始终不闻不问,完全无动于衷,任受灾者自己挣扎死活不说,居然还照常要征收秋季赋税,甚至极可能得加倍加数倍征收钱粮.....已经有风声传出来了,说是朝廷要还辽国的、海盗的欺负强加的巨额债务,要养兵守边保民,要.....要百姓顾全大局,共渡难关.....听着好有道理,总之一句话:钱来,粮来......朝廷、官府只管收钱粮,恨不能一下子把百姓家掏空了控制起来,不干活的人物才好放开胆子纵情挥霍享受,哪管百姓多么辛苦过日子,岂会在乎百姓没粮没钱没吃的了怎么办.......

知道了官府在叛逃潮后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原来只是欺骗人心糊弄百姓,而不是真吸取教训了要从此善待天下苍生,准知道再在老家当所谓的快活地主老板自由民,只会被官府聪明有文化的大老爷们高明耍弄着花样百出的手段一步步稀里糊涂榨干净发的国难财,这些灾民就怒了,不干了,这才横起胆子不顾官府对人口极严控制与必然的追拿惩罚,投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攻约梁山》,方便以后阅读攻约梁山第277章 北上赵庄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攻约梁山第277章 北上赵庄并对攻约梁山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