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瞧这一家子

作品:我的戏剧年华|作者:司马白衫|分类:都市|更新:2023-09-22 22:59:49|字数:4566字

腊月二十,琴岛彤云密布,天空又一次飘起纷纷扬扬的雪花。

天寒地冻中,落雪无声,漫天飞舞,透过城市并不高大和密集的楼群远望,雪原无疆,雪山起伏,偶尔一剪红梅跃然枝头,更增俏丽。

迎着海风,江浔刚走出琴岛火车站,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到了父亲江文远,还有大姐江枫,二姐江荻。

哦,大姐夫刘斌也来了,他现在是琴岛啤酒的供销科长,全国各地到处跑那种,在年关这个时候,成宿地不回家,批条子批得手都肿了,现在他也来了?

“姐夫……”

看着刘斌走到旁边摸出一盒大前门,江浔就走上前喊了一声。

哦?啊?嗯?

咳咳咳——

刘斌还没抽烟,就给呛着了,眼前这个头戴白毛巾一身羊皮袄的人喊他什么?

姐夫?

大姐江枫往这里看了看,就走了过来,她狐疑地打量着江浔,脸上戴着围脖,看不清楚长什么模样,“姐夫,他喊你姐夫?”

刘斌看着自已的媳妇儿赶紧解释,“认错人了吧,我怎么会有陕西小舅子,枫儿,你别误会,我就一个小舅子……嗯……同志,姐夫可不能乱喊,乱喊是要出人命的。”

他上下打量着江浔,“哎,你多大岁数啊,瞅着比我还大……日照

看着女儿的样子,江文远也走过来,自已的大女婿凭空多出个小舅子,这让他很关心。

“大浔……”

他越走越近,心就越绷不住地跳,人潮汹涌中,他看到这位陕西人,他好象已经感受到了儿子的气息,闻到了儿子身上的味道……

父子连心!

“大浔?”二姐江荻突然就笑了,可不是嘛,弟弟不就是从陕西回来的吗,她伸手摘下江浔脸上的围脖,果然,自已朝思夜想的弟弟就站在自己跟前呢。

“哎呀,你怎么穿成这样?”大姐江枫激动地抱住自已的弟弟,“怎么成了陕西人?”她看看江浔,又看看自己的丈夫,得,弟弟站在跟前,他们两口子愣是没认出来。

“爸,看你儿子。”江荻一边扯着江浔的羊皮袄,一边朝父亲喊着,江浔也看到了父亲,夕阳的霞光中,父亲被夕阳晕染上一层光晕。

爸——

“怎么就这身打扮?”熙熙攘攘中,江文远终于挤了过来,细心打量着儿子。

儿行千里父担忧,这大半年,江浔又是去上海,又是到陕西的,他就没怎么睡过一个囫囵觉,他是京戏老生演员,今天是特意请了假过来接自己的儿子的。

“体验生活,在陕西住了快一个月,”江浔把行李包递给刘斌,里面是王贵财两口子给他带的陕西特产,还有两条羊腿,“爸,我这不是好模好样地回来了吗?”

……

离家大半年,城市如旧,虽然没有后世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却干净整洁,充满温情。

江浔瞅一眼路边巨大的宣传牌,上面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形象,“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字样迎面而来。

江浔家里就住在京剧院的家属院,近处是土墙红瓦的中国传统平房,远处则是欧式的西洋建筑。

八十年代的琴岛,就是这样一座风情万种与现代气息水乳交融的城市。

从琴岛啤酒厂借来的上海轿子驶进院子,一个小男孩用煤夹子夹住一个燃烧得正旺的蜂窝煤,放进自家炉子里,趴在地上用力地吹着,这种从小就熟悉的煤烟味,此时是那么亲切。

江浔顺手在孩子头上弹了一下,他已是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这是属于家的味道,属于母亲的味道。

“我的老儿子回来了,过来,让妈看看,瘦了,怎么去了一个月瘦成这样?还穿了这么一身!”

母亲赵丽明是团里的旦角,这些年退下来,专心教学生,看到儿子的模样,亲昵地也在儿子头上摸了一把。

“饿了吧,洗洗手,赶紧吃饭,”她转身用筷子敲了敲江荻的手,“洗手去,再给你弟打盆洗脸水。”

桌子上,猪蹄冻,红烧虾,汆丸子……,还有一条酱焖黄花鱼,难得还有几瓶啤酒。

现在,啤酒是计划生产,而且产量出奇地少,每年盛夏或者节假日,有关系的人拿着条子买几捆啤酒,没有关系的人只能排队。

有时为了照顾饭店内喝啤酒的顾客,有的饭店不得不搭菜卖酒。

不过,有大姐夫在,江文远这个老丈人不缺啤酒喝。

“陪你爸你姐夫喝一杯。”赵丽明笑道,看着儿子脱下羊皮袄,穿上皮夹克,又是那个帅帅的小伙子,嗯,这才是我的老儿子嘛。

“大浔,伱们怎么体验生活还到了西北边?”刘斌给小舅子倒上啤酒,他跟这个小舅子感情很好,可是没想到在火车站愣是让小舅子给他闹了个笑话。

“学校里排一出话剧,八五班的毕业大戏,院长点名,我也在里面扮演一个角色……”江浔起身先给父母和姐夫捞了面条,上马饺子下马面,琴岛人讲究出门回家是要吃面条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的戏剧年华》,方便以后阅读我的戏剧年华第61章 瞧这一家子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的戏剧年华第61章 瞧这一家子并对我的戏剧年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