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齐襄公灭纪(二)

作品:子午春秋|作者:云垂天地间|分类:历史|更新:2019-09-12 07:28:13|字数:4964字

对于这个噩耗表现得最为兴奋的莫过于文姜了。王姬在世的时候,她和襄公还要遮遮掩掩,不敢做得太过分,而现在这个快乐的寡妇终于可以公开占有那个无拘无束的鳏夫了。

齐襄公把文姜安置在禚地,这一年的冬天两人就是在那里度过的。

这一年宋庄公去世了,太子捷即位,是为宋闵公。

宋庄公一生的经历真是丰富多彩。他的父亲并非太子却意外地继承了君位,他本是太子却被父亲理直气壮地剥夺了继承权。他在郑国挨过了十年的流亡生涯,又回到宋国当了十七年君主。

郑国人为了庇护他不惜与宋国血战到底;他登上君位后却恩将仇报,把郑国搅得鸡飞狗跳。这个人无论是在流亡时期还是在掌权时期,都是郑国人的灾星;但是宋国人却非常喜爱他,认为他国家从郑国人的压迫下解救出来。

鲁庄公三年(BC691),齐国准备对纪国采取进一步行动。

前年,齐师闪袭了纪国的三个大邑并把它们据为己有。此后齐国一直努力将其打造成坚固的要塞。纪国则在加固东阳(郱邑以北),以阻止郱、郚之敌北上。齐师虽然一定能够攻陷东阳城,但是齐襄公认为有更好的办法,即便放弃东阳也可以灭亡纪国。

齐纪两国以淄水为界,淄水是一条几近于南北流向的大河;它发源于今莱芜东北,在广饶东北注入时水,最终流入渤海。

出齐都东门二三里便是淄水,淄水对岸便是纪国重镇擕城;擕城控制着淄水渡口,与淄水一起构成纪国的第一道防线。擕城归纪国公室直辖;擕大夫是纪侯的同母兄弟纪季,也是纪侯最信任的人。

齐国虽然把纪国视为世仇,但入春秋以来(直到鲁庄公元年)齐国竟然没有发动过针对纪国的战争,其原因完全就是因为擕城的存在——它的存在使齐师无法渡过淄水。

纪侯的弟弟纪季是纪国的二号人物,他有理由相信自己的名字早就被齐国人列入处决名单里了。巨大的恐惧使得纪季不敢有一丝懈怠,而且他抱定与擕城共存亡的信念。

齐国人在研究如何对付纪季时认为,他既然有所畏惧,而且那种畏惧只是与自身安全有关,那就比较好办了。

当年齐人把三大城邑的纪人迁到齐国时,只对顽固分子使用必要的武力手段,对其他人则一律采用保全地位、家庭和财产的方式——齐人这种“善待敌国人民”的手段是跟郑庄公学的。

齐国人还向纪国派出了大量间谍,收买利诱、分化拉拢各等级贵族和官员。这些手段起到了不菲的效果,很多人都叛逃了,他们带走了大量的人口、财产,甚至忠义之士的首级;更可怕的是齐人采用的手段搅乱了纪国的人心,人们开始怀疑他人并被他人怀疑。大臣们在宫廷上互相指责,很多人因为确有其罪或者被人诬陷而丢掉了性命。

纪侯把大量密探派到全国各地去,以监视纪人的言行。结果告密的事件越来越多,每天都有人被处决,纪国上下人人自危。纪侯采取的手段不但没有稳定局势,反而使事态的发展越发不可控。

后来便有人开始告纪季的状了,有些是黑状,有些却是真的。纪季是齐人首要争取的对象,齐国人通过贿赂他的朋友、家臣和近姻亲来影响他的立场。密探们抓住过一些齐国间谍,间谍们夸大其词地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并捏造了纪季的罪行。事件马上被呈报给纪侯,纪侯不再信任自己的兄弟,便下令把他召回来。

公室的秘密情报也被送到纪季手里,朋友们劝他不要回去送死。纪季感叹乱世之邦无法宁居,兄弟子侄也无法免于君主的猜忌和大辟(死刑)的结局,他除了叛国已经没有其他生路可走。

纪季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暗通敌国,放齐师东渡淄水,把城邑献给齐人。擕城从此成为齐国附庸。时至当日,纪国的半壁江山已经沦陷。

卫惠公流亡齐国已整整五年,他曾央求齐襄公帮助他夺回君位,并许诺了天量的贿赂。齐襄公虽然做了口头承诺,但是一直没有采取行动——他要么忙于对付纪国,要么忙于和文姜鬼混。

卫惠公不敢催促齐襄公——因为对方是个喜怒无常的人,于是转而在文姜身上下手。文姜拿了外甥的好处,就开始对齐襄公吹枕边风。不过,或许是因为文姜讨厌卫惠公,或许是因为卫惠公出手比较小气,文姜是从反方面进行游说的。

她说:“卫朔在齐国赖得已经够久了,他每日里除了花天酒地没有任何事情可做。这个人只会消耗公室财富,却对国家没有做出一点贡献;而且他只要留在齐国,就是卫国人的心腹大患。但是他如果一旦回国复位,对齐国的好处就太多了。齐国不但会得到大量财物,而且除掉了一个敌人、增加了一个盟友。

“君侯身边从来都不缺酒囊饭袋,少他一个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您为什么不趁着黔牟地位还没有稳定的时候把卫朔送回去呢?为什么不让他发挥君主的能量以巩固齐卫联盟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子午春秋》,方便以后阅读子午春秋第九十五章 齐襄公灭纪(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子午春秋第九十五章 齐襄公灭纪(二)并对子午春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