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求救

作品:战国帝业|作者:君子于役|分类:历史|更新:2023-10-05 16:38:19|字数:4710字

光是平原君两个人就捐出了近50万石粮食,邯郸城中其他的权贵虽说没有他们两个人那么富有,但是再凑出20万石粮,绝对是不成问题的!

有了这七十万石粮,长平前线怎么着都能再撑一年半载!

一年半载的时间,长平怎么着也该打完了吧?

赵王丹正在心里想着的时候,就听平原君再次开口:“大王,如果贵族们捐出的粮食都吃完了,长平仍然悬而未决,我们又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一出,大殿上的气氛陡然凝固!

是啊!长平都打了一年多,要是再过一年还是没分出胜负,那赵国该怎么办?

楼昌又跟着提出一个问题:“贵族们捐出的粮食最多只够前线食用,可是我们的百姓也要吃粮,现在我国的粮产严重不足,根本养活不了那么多百姓,难道我们要看着百姓饿死?”

战争并不是只有前线在消耗,后方同样是在消耗。就像现在赵国上下节衣缩食支援前线,百姓已经快不堪重负了。

真的再打一年,就算前线还有粮,后方也要崩,后方要是崩了,那前方也就完蛋了!

田秀本以为只要解决了前线军队的口粮,就能让战争进行下去,但现在看起来田秀把事情想的有些过于简单了。

“大王!不如还是以马服子为将,速战速决,方为上策!”赵胜再次提出了以马服子为将。

赵括一听自己还有机会上场,又赶忙请战:“括愿为大王效死,请大王允许臣前往长平和秦国一决死战!”

“这……”赵王丹陷入为难之中。

如果让赵括上吧,又怕他缺乏实战经验被王齕打死,如果不让他上吧,再拖下去,事情只会越来越糟。

寡人该怎么办呢?

“大王,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难道只有我赵国在消耗吗?”田秀看着陷入两难的赵王,再一次出言提醒。

赵王丹抬起头将目光看向田秀,“卿的意思是?”

田秀看赵王似乎还是有点不明白,就干脆把话挑明了:“大王,实质上,这场战争不光是有我赵国在消耗,秦国同样也在消耗,战争就是这样,两国在消耗中忍耐,先坚持不住的一方就必然失败。”

赵胜忍不住笑出了声,道:“我的公子,秦国比我国大得多,他们的耕地也比我们多,就算是拼消耗,我们也耗不过人家。”

秦国地处关中,关中之地本就肥沃,更不用说秦国还在惠文王时期得到了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巴蜀。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重视耕战,在秦国百姓除了打仗就只有种地,所以秦国的粮食产量一直都是七国的扛把子,连齐楚都比不过。

“平原君说的很对,他们的粮食产量确实比我们多,可是他们的士兵也比我们多,消耗要更大,而且不要忘记他们是客场作战,补给线漫长,实际上秦国的消耗并不会比我们小!”

正如田秀所说的那样,尽管秦国的粮产丰富,但长平之战本来就是秦军客场作战,秦赵两国的主战场围绕上党进行,在粮食转运时,秦国的粮食都要从遥远的咸阳运送到长平,相比之下赵国送到前线的粮食就要近很多,路上的消耗也会更少。

粮食运送到前线是需要民夫押运的,民夫也是吃粮的,很多时候送到前线的粮食,光是在路上就要被消耗掉一半。

再加上秦国为了打赢长平之战,出动了60万大军,秦军几乎倾巢而出,这给秦国后勤造成的压力并不比赵国小。

“贤卿说的有理啊!”赵王丹在感慨了一声后,语气坚定的说道:“战争比拼的就是两个国家的忍耐力,田卿说的对,我们两个国家都是在忍耐中消耗,寡人就不信,我赵国会耗不过暴秦!”

赵豹不合时宜的拱起手拆台道:“大王的决心是好的,但是缺粮的问题还是没解决,您难道要看着我们的百姓眼睁睁饿死吗?”

这一句话就让刚才赵王的决心没了一半。

耗下去百姓怎么办?赵国哪来那么多粮食养那么多嘴?

“看来我今之计,我国唯有向周边国家借粮了!”赵王丹颇为无奈的说道。

现在的事情已经很明显了,赵国自己的粮食无论如何都不够吃的,想让百姓和军队都饿不死,只有找周围国家借粮。

“但不知上王欲向何国借粮?”这时已经从肉痛中走出来的赵胜满脸好奇的问道。

赵王丹扫视了一眼大殿上的群贤,道:“爱卿们以为我赵国应该向谁借粮?”

这个问题一出,众人都陷入沉思。

赵国如果想借粮,首先就是要向同处三晋的韩魏借粮,毕竟两国跟赵国的关系最深,距离也最近。

先说韩国,韩国地处中原粮食富饶,别看韩国不大,粮食产量却比赵国多得多,而且韩赵两国还是姻亲,从三晋立国开始,韩赵就在通婚。

似乎找韩国借粮是个不错的选择,然而长平之战的根源就是因为秦国想要韩国的上党,最后上党的太守冯挺把上党转卖给了赵国,进而才爆发了长平之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战国帝业》,方便以后阅读战国帝业第5章 求救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战国帝业第5章 求救并对战国帝业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