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清明清晨(一)

作品:江湖与王朝|作者:烟雨飘摇|分类:武侠|更新:2023-09-19 17:45:40|字数:8642字

荆楚历永宁十八年,二月十五日,清明,凌晨。

潍州城,南门城门,天还未亮,城门口便聚满了人,来来往往的客商进进出出,今日盘查极其严格,碰到不像正经客商的,直接拿下。

这是潍州城刺史李克刚刚颁布的刺史令,没有人胆敢质疑什么,因为就在南方不远处。靖王爷的军队就在阳平关驻扎,八十万军队虎视眈眈的盯着潍州城的方向,就等着潍州城有一丝丝慌乱,或者松懈,便举兵杀来,直取潍州城。

八十万军队驻扎在此,就算什么都不干,每日的消耗也是非常巨大的,起码粮草的支出便不是个小数目。

此举便可看出靖王爷北上的决心,想必李成德世子的事情,是真正激怒了这位荆楚王朝权势最滔天的王爷的。

靖王爷的八十万军队已经驻扎多日,始终未曾有什么动静,大家习惯了这些军队的存在,一直以来的相安无事使大家已经麻木。

潍州城,玲珑巷,无数小贩商户在此聚集,今日多卖一些香烛纸钱火盆之类的物件,也卖淡色粗布衣裳。

因为,为尊重亡者,今日上坟是要着装庄重的,今天没有人会穿大红深色衣服,一般都会买一些浅色衣服,上坟回来后,还要清扫鞋子,将脱下的鞋尖朝里,并将身上的衣服洗干净晾晒,然后最后一步,进家门之前一定要跨过火盆,因为这样才能驱除邪气。

不过这日虽然是个难得的做生意的日子,只是今年的天气却很是特殊,春寒料峭,却有着灿烂的阳光,天气极好,潍州城上空万里无云,阳光穿透毫无遮挡的天空,倾洒了一地的金黄。

不断有新的小贩儿和买东西的村民往城中涌来,潍州城的兵士眼看着就控制不住这个混乱的场面了。

人们的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兵士的人数却是始终不变,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再听从兵士们的指挥,一个劲用自己的身体往潍州城中挤进去。

兵士们喊破了喉咙,却也无济于事,只是乌压压的人群越聚越多,几乎将那些带着帽子穿着铠甲维持治安的兵士淹没了。

校尉站在城楼上,眼看着控制不住局面,这么冷的天气,着急的他额头不停往外冒汗,时不时伸手从胸间拿出一方手帕,擦擦额角还在不停滚落的汗水。

刺史给他的任务是务必要维持好秩序,一个一个检查过往商家,因为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靖王爷很有可能会趁机做些什么,如果让靖王爷的人轻易的进入到潍州城中,想必这潍州城很容易便会成为靖王爷的囊中之物。

只是今天日子特殊,是潍州城人为数不多的祭拜祖先的日子,如果选择将整个潍州城封锁,势必会引起民怨载道,到时候民心不稳,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小规模动乱,如果靖王爷拿这个做文章,煽动平民造反,到时候将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李克思忖良久,才终于下定决心,只是无限加严了城防,所有兵士取消个人休假,全部投入到巡逻工作,以防止有人聚众闹事,力求将那种不稳定因素存在的可能性扼杀在摇篮中。

只是李克还是低估了平民的力量,或者他低估了靖王爷煽动舆论的力量。

城南,城郊。

一个挑担戴斗笠的络腮胡汉子,执意要先行进城,原因是自己的老母昨日里便叮嘱他一定要在辰时回到家中,这样才能赶上给祖宗们上坟。

因为他家中规矩极严,从古至今都是在巳时之前去上坟,传说过了巳时之后,祖宗便会埋怨后代不孝,就会降下灾难。

实际上从整个潍州城清明时节的习俗来看,大多都有巳时之前上坟的说法,只是迫于官府的压力,不得不在此排队接受检查。

一些来得晚的百姓,在看到自己身前排列成巨龙的队伍时,早已经心生不满了,只是毕竟都是普通百姓,没有谁想着跟官府作对,所以大多数人都在忍气吞声。

一开始场面还控制得住,毕竟那些兵士们都手持长矛长枪,腰里挂着长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谁都是血肉之躯,如果被这玩意砍上一刀或者捅上一枪,就算侥幸不死,也得残了。

此刻的百姓,就如同是一只只引线已经拉直的火药弹,就只差将那根导火索点燃,就会轰的一声爆炸开来。

而这城南之地,那名挑担戴斗笠的络腮胡子就是那个点燃导火索的人。

刚刚到达南门之地时,他还在安安静静地排队往里走,之后随着太阳的升起,阳光倾洒下来,照着每一个人焦急又愤怒的脸庞,大家才开始逐渐控制不住情绪。

兵士们也显得有些不耐烦,从一开始的客客气气到后来的大声吆喝,后来甚至演变成了恐吓和威胁,原本竖在地上的长枪此刻也被端了起来,抢头一致朝向百姓,这似乎更引起了他们的不满。

只是这个时候兵士们也没有办法了,随着渐渐控制不住的局面,他们只能被迫使出武力镇压的手段。

络腮胡汉子满脸笑意,小跑着上前,嘴里不停的呼喊着:“借过哎,借过,借过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江湖与王朝》,方便以后阅读江湖与王朝第36章 清明清晨(一)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江湖与王朝第36章 清明清晨(一)并对江湖与王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