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大航海家

作品:明越坡|作者:国之祯祥|分类:历史|更新:2019-03-08 14:38:44|字数:6122字

另外,张士荣比张士诚年长几岁。这人一上年纪,就越来越没有斗志,自身的牵绊就越来越多,开拓进取的精神就没有了。

因此,造反派往往都是少壮派,很少有年纪较长的人还带头造反的。

比如这张士诚起兵时,三十二岁;陈友谅投靠徐寿辉的起义军时,三十一岁;朱元璋投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时,还不满二十六岁。

我相信在当时的社会中,肯定会有一些人比他们三个更有威望,更有资历。

为什么是这三个人后来成了反元的三大主力?

正是因为他们还年轻,有敢打敢冲的精神。

更鲜明的例子,可以看一看唐朝。起初高祖李渊并不打算起兵反隋,而是他的儿子李世民一个劲儿地撺掇着父亲起兵,最后才成就了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一个王朝。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在和平时期,年轻人没有年长的人有优势。

但在社会变革、转型或社会重新洗牌的时期,往往是年轻人主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他们在历史变革的过程中改变了历史,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无疑,张士诚成了主宰这一时期历史的风云人物。

这年年初,张士诚等十八人带领着盐丁起兵反元,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

他们打死了平时经常欺压他们的盐警和一些富户恶霸,攻下了泰州,偷袭占据了高邮。张士诚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

而张士诚的堂兄张士荣在这年年初并没跟着他起兵造反,而是去找周庄的沈富。

当时,沈富在江淮一带倒腾粮食、丝绸,小有名气。

据说当时吴地的巨富陆道源见沈富是个经商奇才,还时常照顾这个年轻小后生做几笔生意,并称赞这沈富是这一带万户之中的三秀。因此当时在一些贩夫走卒之中,也有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沈万三”、“沈三秀”。

这张士荣去找沈富,是因为张士诚一心忙着他的起义大业了,没人带他贩私盐了。而他张士荣自己可没这个能耐,因此他想找个老板,因此就选中了年轻的沈富。

而当时的沈富也是一心想在经商中施展自己的抱负,但光是倒腾粮食、丝绸等农产品,利润太低。听说张士荣以前是倒腾私盐的,他也就动了心。

毕竟这私盐利润可观。虽然当时盐铁是禁止私营,但当时的元朝已是大厦将倾,各地农民起义的屁股都来不及擦,这查禁私盐的事儿比起以前就放松得太多了。

二人是一拍即合,迅速在江淮一带倒腾起了私盐。不到半年时间,他们还是挣了不少钱。沈富还花了大本钱,自己打了条船,也就是这次被风刮沉在鄱阳湖的船。

俗话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之人”,正在沈富把倒腾私盐之事进行得越来越顺利之时,这年夏天,一个更大的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

因为又有一个人来找他,这个人叫汪耀南,元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出生。

当时,汪耀南还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小伙子。他为什么要来找沈富?

因为他是为了他的父亲汪大渊。

汪大渊,龙兴路南昌府人氏,字焕章,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出生。

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还不满二十岁的汪大渊搭泉州远洋商船,从泉州港出海了。一直到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夏秋间才返回泉州。

这次航行从泉州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再横渡地中海到西北非洲的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折向南直到莫桑比克,再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再到澳大利亚,从澳大利亚到加里曼丹岛,又经菲律宾群岛,最后返回泉州。

第二年,汪大渊回到家乡成亲。

元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汪大渊离别已有孕在身的妻子,第二次从泉州出航。

这次出海,他游历南洋群岛,印度洋西面的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莫桑比克海峡及澳大利亚各地。

也就是在这一年,汪耀南出生了。

两年后,元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 汪大渊才返回泉州。

汪大渊远航回到家乡南昌后,便着手编写《岛夷志》。把两次航海所察看到的各国社会经济、奇风异俗记录成章,作为资料保存下来。

为了在当时的社会宣扬航海事业的科学性,汪大渊还将《岛夷志》节录成《岛夷志略》,在南昌印行。

但在封建社会,这种宣扬科学的东西往往被统治阶级视为异端。南昌府的官员不仅查封了此书,还要抓捕汪大渊。

不得已,汪大渊于元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再次逃往泉州。

时任泉州路达鲁花赤偰玉立正在修郡志,对汪大渊的《岛夷志》大将赞赏,便将《岛夷志》收入《泉州路清源志》中,作为附录。

偰玉立还让汪大渊躲藏在自己家中,对他是非常照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越坡》,方便以后阅读明越坡第九十七章 大航海家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越坡第九十七章 大航海家并对明越坡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