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温水煮青蛙

作品:明越坡|作者:国之祯祥|分类:历史|更新:2020-10-05 13:29:37|字数:6032字

李文忠对自己的实力很清楚,自己也只有从扬州带来的那两万多人可以依仗,还是徐徐推进为宜,万不可冒险突进。

当大军行至太原时,李文忠了解到有北元游兵常来侵犯太原。虽然北元游兵人数并不算很多,只有不足两万人,但对太原军民却造成了大麻烦。

自从傅友德奉徐达之命西进参与会剿王保保余部后,太原附近就没有明军的狠角色了。那些北元游兵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充分发挥了自身灵活机动的优势,不断抢掠太原附近的百姓。

闻知太原受北元游兵侵扰,李文忠心生一计。立即改变行军路线,从太原北上,出雁门关,屯兵马邑(今朔州)。

打王保保,李文忠心中有点儿没底。但收拾这帮北元游兵,李文忠还是信心十足的。

在马邑,李文忠击败北元游兵,擒获北元平章刘帖木。李文忠继续挥军北进至白杨门,在此大败北元游兵,斩杀北元游兵一万余人,并擒获元将脱列伯。

就是这么一耽搁,等到李文忠赶到庆阳之时,徐达、傅友德、冯国胜等人早已取下庆阳。而李文忠自己,因为在马邑、白杨门破敌有功,受到了朱元璋的表彰。

李文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吃柿子拣软的捏”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当然,李文忠在西征的过程中,并没有忘记给舅舅朱元璋上一道密折。李文忠在密折中自然是将蓝玉等人犯上作乱之事添油加醋地好好述说了一番。李文忠心想:这狗日的蓝玉,竟然不给老子面子,老子要你死得很难看。

不过让李文忠没有料到的是,他这道密折送到朱元璋手中之后,反而换来了一个令他哭笑不得的结局。

蓝玉等人护送着常遇春的灵柩从和州渡江准备入应天之时,朱元璋亲自率着应天城内的文武百官在江边迎接。

朱元璋赐葬常遇春于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还追封其为“开平王”。要论安葬规格之高,在明朝开国功臣之中,还无出其右。后来,朱元璋还册封常遇春长子常茂为郑国公,岁禄二千石。

对于蓝玉等人不服从李文忠的领导,带着两万余兵士回应天之事,朱元璋并未有半分责怪。

朱元璋心中十分清楚,常遇春昔日之所以能在战场上无往而不利,与其能征善战有很大的关系,但更为重要的是,常遇春的背后有一个庞大团队在支撑着他。

这个庞大的团队不仅为常遇春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支持,为其提供了先进的军事装备,更为其培训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正是因为这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常遇春背后的团队培养的,而跟他朱元璋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因此,当常遇春身亡之后,这些人选择跟随常遇春的灵柩回应天,也是无可厚非的。即使这些人从此解甲归田,不再为大明效力,从道义上来讲,也是站得住脚的。

朱元璋本想着让李文忠搞定这些常遇春的旧部,让这些人从此忠于大明。但他一是高估了李文忠的人格魅力,另外也是低估了常遇春这些旧部的道义精神。

如果跟李文忠一样,对这些人采取强硬手段,显然不是明智之举。这些人的战斗力如此之强,把他们逼上绝路,无疑是给自己树立一个强敌。

因此,朱元璋定下了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招安之策。他要先收伏这支还能派上大用场的常遇春旧部,日后再慢慢将这支部队的控制权给夺过来。

一日,他召蓝玉、裴德龙等人入宫。先是当着众臣的面,狠狠表扬了他们这帮人,给这帮人都加官进爵。

紧接着,朱元璋屏退了众臣,与蓝玉等人拉起了家常。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这回应天的两万人马未来何去何从的问题上来了。

蓝玉等人经历了李文忠事件后,对朱元璋保持了足够的戒心。众人告诉朱元璋,当初他们追随常遇春,愿意为大明出生入死。可是现在,常遇春已死,他们之中大多人在这些年间,身上也是伤痕累累。眼下天下大定,他们请求从此解甲归田,安渡“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余生。

对于蓝玉等人的这套说辞,朱元璋早有准备。

朱元璋告诉众人,他一直拿常遇春当兄弟看。现在,常遇春死了,常遇春的这些兄弟也就是他朱元璋的兄弟了。

之前,这帮兄弟聚在一起,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如果就此散去,实在是太可惜。

朱元璋说到这里,蓝玉等人也是点了点头。他们的内心深处何曾想着兄弟就此散去?他们自然是想着兄弟继续聚在一起,并肩战斗。只是李文忠意欲吃掉他们,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答应。

朱元璋见众人这表情,就知道众人心里在想什么。朱元璋告诉众人,他有一个打算,就是将常遇春的旧部交由蓝玉继续统领。但是考虑到蓝玉资历尚浅,暂时不能独自成为一军,还是归由徐达将军节制较为妥当。

朱元璋给众人保证,蓝玉部虽然归徐达节制,但徐达没有权力打乱其建制。另外,朱元璋还开出了一个优厚的条件,那就是将随李文忠西征的常遇春旧部重新划归蓝玉指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越坡》,方便以后阅读明越坡第六百九十九章 温水煮青蛙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越坡第六百九十九章 温水煮青蛙并对明越坡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