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迁都长安,面见蔡邕

作品:三国:叛军在逃太子开局火烧公孙|作者:吟游诗人渺|分类:历史|更新:2023-12-21 22:01:19|字数:4902字

“哼!聪明人就该跟我的大刀保持安全距离!”

关羽的一记拖刀斩直接将华雄带走。

营门打开的同时,关羽提着华雄首级飘然离去。

直到这时候,

为华雄掠阵的一众兵将才反应过来。

“啊~~~不好了,都督被杀了,快跑啊!”

一众兵将作鸟兽散往汜水关逃去。

很快,

留守汜水关的李肃等人也知道了华雄身死的消息。

“这这...华都督托大了啊,唉!张将军,你说说接下来咱们该如何是好?”

华雄身死,汜水关群龙无首,李肃与赵岑找到张昊请求对方拿个主意。

然而张昊无奈表示:“你们别看我啊,我仅仅只是客将,还是快马通知董相国吧!”

李肃、赵岑闻言只好向雒阳的董卓传去急报。

待两人走后,

张昊从逃回来的兵将嘴中得知华雄被斩的过程,又告诫管亥等人道:

“你们记住了啊!”

“以后对阵关羽,除了小心他的前三刀,还得注意他的拖刀计!”

管亥等人连连点头,牢记在心。

这可是华雄用生命换来的教训,可不能辜负了人家的一番良苦用心。

...

接下来的剧情就大致如演义一样了。

董卓得知华雄身死,为了重振士气,董卓决定率大军亲临汜水关。(注:汜水关与虎牢关有争议,有人说是同一个关口,我也不知道)

在董卓出发之前,废帝刘辨被李儒鸩杀。

期间两方对峙的过程中,张昊则带着他的人只出工不出力,但表演迹象又让人挑不出毛病。

直至三英战吕布的时候,

张昊让管亥上场,拖住想要支援张飞的关羽。

关羽温酒斩华雄扬名,张昊也让管亥借着关羽扬名的这股风,声名鹊起。

“哈哈哈~~~吾儿奉先果真骁勇,有无敌之姿;张将军麾下的管亥,也可为天下黄巾中的第一将!”

“传本相国令,打开关门,全军掩杀关东叛军!”

董卓意气风发地站在汜水关上,看着关外敌军落荒而逃的身影开怀大笑。

张昊连忙感谢了一句,“谢相国为我麾下战将赐名!”

一旁,

相比董卓因为击退关东联军感到欢喜,此时李儒的脸色就有些晦暗不明了。

但为了不打扰董卓的兴致,李儒只能在董卓心境平和时才提出建议。

“相国,我军虽小胜了关东叛军一阵,但接下来的局势却应早作谋划了!”

“哦?文优有何方略?”

李儒拿出一封战报,沉吟道:

“转寇东郡的白波军战事不利,又来向我们要钱要粮,然朝中钱粮也所剩不多,这是其一。”

“其二,白波军虽短期之内不会再对我们造成威胁,但后方的西凉却还有韩遂等人为隐患!”

“另外还有其三,关中之地雒阳南面还有三关,伊阙、大谷、轩辕,若关东叛军由此几路进军,成合围之势也对相国不利呀!”

董卓细细一想,面有忧色。

“那依文优之言老夫该当如何?”

李儒的脸上闪过一抹难以言喻的表情,随后掷地有声。

“迁都长安!”

“什么?这...我军刚胜一阵,此时迁都是不是有点...况且迁都一事兹事体大,朝中那群老东西怕是不会同意啊!”

董卓有些不甘心,瞠目结舌。

李儒为了说服董卓,只开始劝说。

“近日雒阳街市有一则童谣四起: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昔年高祖定都长安,传承了十二位帝王;光武帝定都于雒阳,现在刚好又传承了十二位帝王,今相国将都城再次回迁,正合气运之数啊!”

“至于朝中大臣,相国无虑,只要一心迁都,他们反对也没用。”

“而且雒阳城中世家盘根交错,若迁都长安他们便成了无根之萍,可任由相国拿捏!”

董卓听李儒这么一说,顿时觉得非常有道理,随即点了点头。

“也好,那就依文优所言,迁都长安吧!”

董卓打算回雒阳准备迁都一事,张昊心有所料董卓的意图也没了在汜水关继续待下去的欲望。

借口与蔡琰成亲一事,随之返回雒阳。

......

两日后,蔡邕府邸。

“将军,你怎么不走了?蔡府就在眼前呀!”

管亥见张昊愣在蔡府门前停止不前,有些疑惑地问道。

张昊没有作答,定在原地良久,最终还是深呼吸一口气后咬牙进了门。

“唉!该来的总会来,死就死吧!”

一入蔡府,

自有仆人为张昊引路,兜转几条回廊,张昊终于见到了想象中的老者。

蔡邕是老来得女,此时的他还差三年就满一甲子年岁了。

花白的头发整齐地梳理在头上,哪怕是第一次见的人,都能真切感受到对方身上那种切切实实的书香气。

此时的蔡邕正在练字,张昊恭敬地站在门口不敢打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叛军在逃太子开局火烧公孙》,方便以后阅读三国:叛军在逃太子开局火烧公孙第89章 迁都长安,面见蔡邕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叛军在逃太子开局火烧公孙第89章 迁都长安,面见蔡邕并对三国:叛军在逃太子开局火烧公孙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