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无心之言,一语中的

作品:三国:叛军在逃太子开局火烧公孙|作者:吟游诗人渺|分类:历史|更新:2024-04-25 07:32:10|字数:4570字

接应张绣的事暂且先放一放,毕竟沿途道路还没打通呢!

另一边,

河东郡,安邑。

与张昊的主力分离后,徐晃领军一路向西,不数日河东郡的行程便已过半。

这日,

行军途中,曾经与杨奉同为白波小帅的韩暹找到机会,打马上前与徐晃搭讪。

“徐将军...公...公明?”

“啊~~原来是韩将军,韩将军可有要事?”

“无...无事,我只是想与徐将军随意说说话。”

见徐晃并未因韩暹呼喊他的字而生气,韩暹心下稍安,胆子也大了起来,有一搭没一搭地跟徐晃套近乎。

“公明,我记得你也是河东郡人氏吧?好像是杨县人氏?”

“韩将军所言不错,我正是杨县人氏。”

“那倒是有些可惜了,杨县在霍大山附近,距离当年咱们举事时的白波谷还要远一些,不然此次途径河东郡,公明就可以回乡看一看了。”

“回乡...无妨,会有机会的,当前我等应该以战事为重!”

“公明说的是,战事为重,战事为重,不过...”

韩暹附和着说道:“我记得有一句话叫‘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公明你离乡多年,如今也算是功成名就,哪怕公明你不喜铺张炫耀,回去祭拜一下列祖列宗也是应该的。”

“或许待此战结束,返程时便是最好的时机,想必陛下也不会不近人情。”

韩暹这么一说,徐晃心中也生出了些许思乡之情。

这次西寇左冯翊,张昊正是照顾徐晃是河东人氏,这才让徐晃独领一军。

而韩暹之所以故意这么做,甚至还提起当年在白波谷举事时的事,就是为了跟徐晃攀攀交情,拉拢关系。

与杨奉那种摆烂不同,韩暹还想自己的职位在军中往上爬一爬呢!

那么如今也算是张昊麾下最为器重的一方战将之一的徐晃,便成了韩暹攀关系的目标。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事实证明韩暹的小心思还是有点用的。

不过韩暹也知道的,以徐晃为人光靠攀关系还不行,还得有实际的功劳傍身才行。

可哪里才能立下功劳呢?

韩暹挖空了心思琢磨,还真让他寻思到了一件事。

“公明,我记得当年陛下奔行千里前往雒阳时,正好于孟津渡口撞见河东卫氏迎亲。”

“你说...如今陛下将河东郡收入囊中,河东卫氏会如何自处呢?会不会还在记恨当年之事?”

“如今我等途径河东郡,他们又会不会生出二心?”

徐晃闻言,脸上顿时浮现出迟疑不定的神色。

“这...不会吧...”

如果是平常时候,韩暹这么说完全是在没事找事。

这件事连张昊本人都淡忘了,如今重新被人提起不是想讨好张昊又是什么?

但这个时候不同!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徐晃治军严谨,历史上被曹操称为有周亚夫之风。

如今徐晃身为一军主将,为了整支军队的安危,整个战局的重要,虽然嘴上说着不会,但心里不由开始重视了起来,随即向随军的军吏问道:

“河东郡中官吏,如今可有卫氏族人?”

“额...回将军,好像有的,我记得有个叫卫固的就在郡中担任郡掾。”

军吏思量一阵,向徐晃回答道。

徐晃随即眉头一皱,深思起来。

跟徐晃套近乎的韩暹见状,见徐晃真的开始对这件事情予以重视,又有些心虚起来。

毕竟他算是在没事找事,万一之后什么事也没发生,治他一个危言耸听之罪可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于是打着哈哈先将自己从这件事里撇清。

“哈~~”

“那个...公明,我只是随口说说而已,你也不必如此当真吧!”

“前方不远处就是河东郡郡治安邑县,总不可能河东太守与方才说的那个卫固一同谋反吧?”

“如果他们真想谋反,依我看来啊,最好的方式便是邀我等入城宴饮,然后酒至正酣时,埋伏好的刀斧手一拥而出将我等乱刀砍死!”

“不过这可能吗?不可能的...吧...”

韩暹眨巴着眼睛把声音拉长,目光落到军中小卒恰好领来的骑手身上。

马背上的骑手得见徐晃,立即毕恭毕敬地表明了自己的来意。

“安邑县人王二毛拜见镇北将军!”

“听闻徐将军领兵东至,河东太守王邑已于城中置好酒食,携郡中掾属邀徐晃将军入城稍歇!”

“还望徐将军知晓,三日前城中粮仓不慎走水,致使为大军筹集的粮食损毁近千石。”

“王太守已命各县官吏迅速筹集,恳请徐将军勿要因此事上报王太守的失期之责!”

后面的话徐晃没有认真倾听,因为徐晃的眼神早已落在了韩暹身上。

此刻两人脸上的表情如出一辙,默默对视,相顾无言。

片刻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叛军在逃太子开局火烧公孙》,方便以后阅读三国:叛军在逃太子开局火烧公孙第371章 无心之言,一语中的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叛军在逃太子开局火烧公孙第371章 无心之言,一语中的并对三国:叛军在逃太子开局火烧公孙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