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人情世故

作品: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作者:曦蓬堂主|分类:历史|更新:2024-03-10 11:25:15|字数:5400字

大家走了,离开了滕州这个古老的城邦,也离开了微山湖万亩荷花。

六爷本来打算把女儿和青黛留在滕州,等他们干掉何乾元再一起回金陵,可是,终究不放心她们,还是一起带走了。

青黛、兰蕙、南乔坐着马车,四哥和余猛轮流赶车,张文龙和梁风带着短枪保护着马车,车上还有那只八哥儿……

六爷和查干、拔都几个蒙古人都骑着马,他们都走在前面,很快他们到了曹州府。

在离何乾元衙门不远的客栈,大家找了房间住下,陈二爷和老李已经在这住了有些时日。

大家见面,分外高兴,老李一双大手重重拍了几下六爷和张文龙肩膀,爽朗的说道:“哈哈,真没想到,比较顺利。

我这个朋友当年是我的发小,居然做了通判,朝廷五品官。小时候他读书就最用功,人很老实。不过答应我了,会帮咱们做事!”

六爷和张文龙夸赞老李几句能干,老李,很开心。

老李孑然一身,多年没有回故乡,幼时玩伴还能鼎力相助,他当然开心。

江湖,不仅打打杀杀,还有人情世故……

不过,老李和那个幼年伙伴分开之时,老李拿出卖青铜鼎的几根金条,他取出几根,硬塞给了那个幼时玩伴,现在曹州府的通判……

那个通判坚决不收,后来,老李急眼了,才勉强收下……

六爷看了看客栈附近四周街道,他对陈二爷和老李说道:“明早,我们都离开这个地方,去其他地方居住,最好黄河边上找个高处山坡人家租个院子。

这里不安全,我们在春江府监视跟踪何乾元很久,还交过手,很多侍卫也认识老李和拔都。

我们在衙门附近客栈每天出入,容易暴露目标。”

陈二爷点点头,六爷考虑的很细,确实如此,只不过前些天老李和陈二爷为了活动找关系方便,才在衙门附近居住,他们两个人目标小。

第二天,大家吃过早饭,出了城,找了一个山上人家,这里很偏僻,但是能一眼看见山脚下的黄河……

陈二爷看着脚下的黄河,看着远处的城市,他心情复杂,这是来曹州府报仇的,来除掉绑架自己儿子的亲姐夫。

这天,天色阴沉,暴雨将至。

陈二爷挎着短枪,咬着牙站在山顶,目视远方,看着浑浊的黄河之水,一动不动……

陈二爷租下了这个院子,是个半山腰上的农家园,院子里还养着鸡鸭,一只小土狗很是可爱,看样子刚出生不久,摇着尾巴跟在大家身后跑来跑去……

四哥喜欢逗这只小狗,四哥,无论什么时候,都那么乐观,那么随遇而安……

梁风见附近行人罕至,他就去树林里苦练飞刀,他被那个飞贼孟超的飞锥一比试,伤了自尊心……

飞刀这样的投掷技术不仅仅要大量练习,也需要天赋。梁风和孟超都算是很有这方面天赋的人。

晚上,六爷灯下用油布擦拭着短枪,他还是第一次这么仔细的研究这把柯尔特手枪。

黑黝黝的枪身,精致的零部件,一扒拉精钢转轮,哗啦啦的响,这不仅是武器,不仅是杀人利器,这分明是一件艺术品,甚至比很多古董精致。

六爷赞叹洋人的技术,也反思了大清的不足,他认识的那个封疆大吏说过:“师夷长技以制夷……”

也许自从那一天起,六爷决定要是改变国计民生,要是改朝换代,要是在世界上国人能抬起头,打赢仗,武器必须精良。

后来,他帮着那个封疆大吏发展洋务,开办军工,当时晚清国库空虚,捉襟见肘,为了建造兵工厂筹措资金,六爷四处奔走,帮忙筹措经费,不惜变卖家财。

他和铁蛋帮着那个封疆大吏,造出了赫赫有名的汉阳造步枪,直到抗日战争时期这个汉阳造还在使用,这个枪干死了不少日本鬼子……

第二天,雨下了起来,开始是绵绵细雨,然后慢慢雨越来越大……

通常,如果晴天霹雳,暴雨倾盆,那么一般不会出现水灾。就怕细雨绵绵,不息不绝。

老子怎么说的着?

骤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这是高深的哲学,甚至是能影响你一生的处事方式。

就像武功和做人,内力源源不断,懂的藏锋纳锐,会扮猪吃虎,才能持久的大杀四方!

中国的企业基本四年一洗牌,这么多年,商场城头变幻大王旗,这些年看尽沉浮,眼看着你起高楼,眼看着你楼塌了……

昨天你是首富,今天,你可能就挂了,或者阶下囚……

这些商界精英往往不懂几千年前老子的哲学,当然,也许他们骑虎难下吧!

我喜欢光而不耀,静水流深。

反正,这一晚上,六爷对着陈二爷送他的柯尔特左轮手枪发了一夜呆,他还拆开了所有零部件,用心琢磨研究构造……

细雨下了三天,黄河暴涨。

陈二爷和六爷告诉大家不许出去,就在这个半山腰上的农家等,等山下的黄河泛滥,决堤之时,他们再下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方便以后阅读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第136章 人情世故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第136章 人情世故并对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