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自力更生办学堂

作品:女皇饶命:待微臣宽衣献宝|作者:银蛇郎君|分类:历史|更新:2024-02-29 16:57:58|字数:4134字

听到赵昊说,跟怜鸢公主约定,先慢慢接触,了解之后再确定关系,秦淑云顿时别提多高兴了。

末了还得意的来了句:“都说怜鸢公主不想嫁,对任何人都不假辞色,根本不是这样嘛!看看我儿子一出马,这不就成了?”

赵昊一阵无语:“行了娘,您自个美吧,我出马去了!”

回到小院,赵昊继续开始搞印刷机。

工人们的进度还行,有的还在切割铜块,有的已经开始刻字了。

虽然他们不认字,但是照着字就都能刻出来。

不得不说有点牛的。

不过,给怜鸢公主上了一上午的课,倒是让他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印刷机即便造出来了,谁来用呢?

这年头儿,想找个识字的工人简直太难了。

读书的人太少,能读得起书的,都是有钱人。

可是,有钱人谁会出来当工人让别人使唤啊?

他这个印刷机,还必须使用识字的工人。

没读过书肯定不行。

这就是难搞了。

总不能让王孟愚和郑直谦这俩,天天跟工坊里使用印刷机吧?

根本不现实。

这件事必须解决,而且还得尽快解决才行。

想到这里,赵昊直接出门再次去往了皇庄。

先找王孟愚和郑直谦两个商量一下。

看到他的到来,王孟愚就连忙问道:“昊哥,你这咋又跑回来了?”

郑直谦也道:“是啊,还以为你要在家里消停几天呢!”

赵昊朝两人摆摆手:“有个事情,得找你们商量商量,老罗,你也来!”

三人一看他很严肃,连忙快步跟着进屋。

王孟愚连忙问道:“昊哥,出啥大事了?”

赵昊就道:“之前跟你们说过,咱们要把造出来的白麻纸都印成书。”

“也简单跟你们说过,大体的印法。”

“可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需要读过书,识过字的人来进行印刷。”

“而我们没有这样的工人。”

听他这么一说,王孟愚三人立刻明白了过来。

以他们想要印刷的书籍数量,确实需要大量工人才能完成。

罗璧道:“爵爷,读过书,识字的工人,确实会很难找,三个五个还好,十个八个也不是不行,可咱们需要的人数……”

赵昊道:“起码上百,甚至几百。”

王孟愚倒吸一口凉气道:“昊哥,这么多的话,这根本就没法找啊!”

郑直谦点头:“是啊!”

赵昊道:“我的意思是这样,咱们分两步走,老王,老郑,你们两个发动关系,尽可能的找人。”

“当然,虽然很难找,但也宁缺毋滥,不可靠的咱们绝对不能要!”

“能找到几个算几个!”

“第二步,咱们自己培养,这庄子里面人这么多,咱们/多找一些先生,来教这些佃农们识字。”

“在庄子里开办学堂。”

“挑一些人出来,如果只是教识字的话,大概也就一年半载时间,基本上就可以上工了!”

“你们觉得如何?”

三人都沉吟下来,罗璧先开口道:“爵爷,如今也就只能这么办了!”

“庄子里这么多佃农,总有不少记忆好的,兴许用不上一年半载。”

“而且,爵爷这是在给他们创造机会,相信所有佃农都会拼命学习的!”

“依属下看,最多半年,差不多就可以达到上工的要求了!”

王孟愚连道:“昊哥,老罗说的不错,如今也正好要入冬了,我们就趁着冬天这几个月,多请一些先生过来,教这些佃农识字。”

郑直谦也点头同意。

赵昊颔首道:“行,那这件事就这么办,老罗你来挑选合适的人,年龄在十六到三十五……到四十五岁之间吧。”

“不管男女,都可以。”

“尽可能的多挑选人,然后进行筛选,分班。”

“剩下的也教,不过不用着急,慢慢来就行。”

“我们直接在庄子里开办学堂,先定下十个吧!”

“学堂里给吃的!”

“三餐!”

要是不给福利,是不会有人来读书的,因为对于这些佃农们来说,读书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连科举考试都没有。

官吏的任免,大多都是举荐制,或者世袭制。

这也是朝廷上下被世家把控的主要原因。

谁都知道这样不行,但是谁也都无法改变这种扯淡的局面。

因为读书人太少太少。

就是个死循环。

赵昊之所以又造纸,又要印书,就是想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彻底挖了世家的根。

王孟愚就道:“昊哥,这么搞的话,摊子是不是铺的太大了?”

郑直谦也道:“昊哥,如果只是让佃农们识字,以后进工坊做工,完全没必要啊!”

“而且,我们现在投入已经不小了,再开办十个学堂的话,还要供三餐饭食,还要请数十名先生。”

“即便你把乾酒的分成全都投入进来,我们恐怕也很难支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女皇饶命:待微臣宽衣献宝》,方便以后阅读女皇饶命:待微臣宽衣献宝第136章 自力更生办学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女皇饶命:待微臣宽衣献宝第136章 自力更生办学堂并对女皇饶命:待微臣宽衣献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