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群臣劝进

作品: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作者:陇东少年|分类:历史|更新:2024-04-19 08:46:47|字数:4550字

世间之事很多时候真相并不重要,是否对你有利才重要。

殿中群臣虽然不了解曹丕篡位的具体经过及人事安排,却能猜个大概,至少都知道刘协驾崩的概率很小。

一来曹丕没有杀害刘协的必要,二来禅位没有杀天子的先例,曹丕再蠢也不可能冒这种大不韪,给自己招惹是非。

由此推论刘协可能根本没驾崩,只是刘备希望他崩。

这么一想墨迹没干的事就好理解了,只是不会有人傻到去揭穿,纷纷跪地哀求道:“曹丕以臣弑君人神共诛,请大王立刻挥师北伐,为陛下报仇。”

“请大王挥师北伐,为陛下报仇……”

群臣齐声高呼,呼声一浪接着一浪,震的房梁都有些颤抖。

突然之间,万众一心的北伐呼声中,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打破了平静。

“曹丕篡位大汉已亡,请大王进位称帝,再续汉祚。”

此话宛如投进湖中的深水炸弹,炸的石破天惊,众人齐齐收声扭头看去,发现竟是孙权。

孙权无视众人的诧异,继续悲天跄地的高呼道:“大王,为陛下报仇固然重要,但延续汉祚,保住社稷宗庙更为重要,这是大王您必须承担的责任,您责无旁贷啊。”

这话孙权说的铿锵有力,涕泪交加表情渲染到位,让人感受到一种你刘备不登基称帝就对不起祖宗的意境,颇有些道德绑架的意味,把殿中群臣都给干沉默了。

孙权也没招啊,与其他降将不同,他可是曾经的江东之主,一路诸侯,兵败投降之后随时都有被暴毙的风险,这个威胁就像悬在头顶的利剑,不断的督促着他立功保命。

但现在不同了,刘备若是称帝他被暴毙的风险可就小了,若能在这个过程中推刘备一把,立下从龙首功,他被暴毙的危机就彻底消失了。

这种情况下孙权怎敢不卖力?

呐喊的同时孙权心中泛起些许庆幸,庆幸当初没傻了吧唧的跟着曹操刘备称王,依旧以汉臣之身统领江东,若是称王了他可就彻底没活路了。

事情最难的就是零到一,有人起头就好办了。

殿中沉默片刻,年迈的士燮接替孙权跪地高呼道:“请大王登基称帝,延续汉祚。”

士燮与孙权的处境类似,身为一方诸侯跟刘备闹过不愉快,孙权执掌江东时他名义上是东吴的臣属,实际上更类似于合作,始终待在交州不曾觐见过孙权,但孙权被俘之后他坐不住了,立刻赶来江陵觐见刘备,借此表达臣服之意,同时希望刘备忘记以前的不愉快。

现在机会来了,他自然要跟孙权一起抢夺从龙之功了。

他俩这一乱嚎其他人也反应过来了,纷纷跪地高呼道:“请大王登基称帝,延续汉祚。”

北伐?

北伐个锤子。

这种时候自然是称帝比较重要啊,称了帝再北伐为天子,哦不,为先帝报仇也不迟嘛!

群臣立马统一口径再次齐声高呼,希望刘备赶快称帝,自己也能跟着加官进爵。

眼看此事就要顺利通过,又有不合时宜的声音出现了。

尚书令刘巴拜道:“大王,臣以为此时应该北伐,如今曹丕篡汉必然引起朝中心向汉室之人的不满,此时若是北伐,既能表明大王汉贼不两立的态度,又能吸引心向汉室的忠贞志士来投,一举两得啊。”

“子初(刘巴的字)此言差矣。”麋竺反对道:“大王汉贼不两立的态度早已表明,无需再次重申,愿意投靠的迟早都会来投,不愿意的再吸引也没用。”

“比起北伐,登基称帝才是眼下的当务之急,大汉都亡了我的尚书令,现在大王不扛起汉室大旗重续汉祚,还有谁能扛得起,难道我等要像当年王莽篡汉一样,看着祖宗江山再沉沦十几年吗,天下百姓能答应吗?”

刘巴反驳道:“大王乃是当朝皇叔,向来以仁义闻名,若是贸然登基与曹丕何异,届时天下人又会如何看待大王,你这是要将大王置于不忠不义之境地。”

麋芳反驳道:“非也,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想成事就得有牺牲,延续汉祚保社稷宗庙是大王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这个责任牺牲些许名声理所应当。”

“相反,大王若为了区区薄名而放弃责任,对得起天下百姓,对得起刘氏列祖列宗,对得起大汉的历代先帝吗?”

两人各说各有理,眼看要越吵越凶,刘备猛拍桌子吼道:“够了……”

吼声将殿中群臣的目光全部吸引过来,刘备这才起身说道:“先帝对寡人恩重如山,就算先帝驾崩寡人也该寻找先帝子嗣继承大统重续汉祚,而不是跟曹丕一样行悖逆之事,所有人立刻回去整顿大军,随时准备随寡人出征北伐,散了吧。”

说完转身便进了后堂,群臣对着他的背影叩拜行礼,然后告退。

登基这种大事自然不是一次会议就能定下的,肯定要多来几次。

离开将军府的群臣没人把刘备北伐的命令当回事,全都该干啥干啥,刘备也没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方便以后阅读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第257章 群臣劝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第257章 群臣劝进并对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