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流言蜚语

作品:大明风采|作者:用户34418841|分类:历史|更新:2024-03-14 20:42:48|字数:4464字

腾毅想起来自己当时是怎么坐上尚书位置的,那是朱标太子提拔,没有朱标自己上不来。

如今有人搞朱标儿子,

自己怎么也要豁一把,牙一咬,心一狠道:“陛下,臣完全赞同大理寺卿的意见。”

朱元璋手指轻扣椅子扶手,一声声轻微的响声震的众人心头发麻?

陛下要动孔家吗?

好一会朱元璋道:“这件事情先到这里,众爱卿平身,今天咱找你们来是有事相商。”

众人再次落坐,心里琢磨不定。

众臣突然就觉得不对味了,不讲了?结束了?

一琢磨。

不对,妈耶,今天是大瓜。

先是杀李恒,扯出胡惟庸,吕本,吕氏合谋杀皇太孙案,赤裸裸的谋反。

这是给死了的几万人定了性质,那就是他们颠覆皇权,都该死,必须死,没得商量。

然而左都督御史安然,突然提出孔家希大为曲阜县令。

这是什么意思,能让左都督御史安然二品大员,亲自下场去怒怼一个小小县令,那么希大为背后的孔家,在这场颠覆皇权政变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特别是陛下提了一嘴兵部尚书吴琳。

吴琳怎么说的?

谁敢颠覆皇权,我兵部的人不答应。

然后陛下跳过礼部尚书宋濂又问腾毅,腾毅怎么说?

完全同意大理寺处理结果,就是按照大明律来,变相的支持大理寺卿李靖的灭十族。

孔家在礼部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了,陛下把腾毅调进礼部,就是分化孔家的权力。

孔家真的参与这场皇权颠覆案了?

他怎么那么大胆啊,谁给他们的信心,嫦娥姐姐吗?

朱元璋看向宋濂道:“宋爱卿,你掌管礼部,有没有想要说的?”

宋濂上次被朱元璋派往广州,架在火上烤余波未尽,这事说啥也不想在参与。

刚才朱元璋说这件事过去了,但是绝对过不去。

宋濂知道,新思想出来了,时代变了。

赶忙道:“陛下,臣有罪,臣对官吏考核不严,这才滋生出如此胆大妄为的曲阜知县,臣请陛下治微臣失察之罪。”

朱元璋摆摆手:“爱卿为国操劳多年,咱一直念着你的好,怎么会怪罪于你?咱看你儿子干的不错,提宋遂,宋慎中书舍人,宋爱卿平身。”

一个是宋濂的兄弟,一个是儿子。

朱元璋以退为进,看着是给宋濂一家升官了,其实是把宋濂一家老小都卷了进来。

宋濂咬咬牙:“臣谢陛下,臣有本要奏。”

朱元璋嘴角上扬:“宋爱卿请讲。”

老家伙,咱也没办法啊,谁让你是文学界的泰山北斗,你不出来走两步,天下读书人怎么能支持我?

宋濂道:“臣推荐一人可为曲阜知县,礼部礼仪领班孔议。”

好一个宋濂,直接王炸。

希大为是孔家旁系,这次直接上直系。

到时候杀十族,一个也跑不了。

朱元璋看向吏部赵好德。

赵好德想了想道:“臣也觉得稳妥,臣回去就写奏疏请陛下批阅。”

朱元璋点点头道:“曲阜民生沸腾,咱很是担心,李文忠都督可愿意走一趟?”

回去写奏疏?

老子断了你的念想。

李文忠抱拳道:“陛下有何吩咐?”

朱元璋道:“李都督,抽调皇城三卫去往曲阜,以震民心,着兵部命山东指挥使听候差遣。”

吴琳和李文忠领旨。

老子用兵给你曲阜围起来,只要你奏疏一到,就开杀。

你吏部不是想当好人吗?

我就看看你怎么当好人的。

这个时候,在看不出来朱元璋要干什么,那基本都是傻子了,朱元璋要收孔家的税,但是朱元璋以前规定的孔家不交税,那条政策怎么办?

没人敢提。

大明律改了,孔家不交税,那是过去的事了。

李恒这会还没走呢?要不陪他一起?黄泉路上有个伴。

西天虽好,愿君独往,死道友不死贫道。

理由?谋杀皇太孙朱雄英的理由够不够?

朱元璋虽然把这件案子按下去,并不代表朱元璋不追究,只是放缓,这是一把刀,灭十族的刀,砍尽杀绝。

收个税需要费这么大劲吗?

答案是会的,动孔家,就是动天下文人的利益,能被天下文人骂死。

但是,要是孔家和谋杀世子的案子有牵连,那又是一回事,朱元璋干的隐晦,众人想的也隐晦。

朱元璋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天下文人有信的也有不相信的。

只要声音不一样,那么孔家就会跌落神坛。

天下人会想。

莫非孔家的后路都铺好了,押宝押到朱允炆身上了?

也许胡惟庸和吕本势大,当时也是昏了头。

只要有流言蜚语,朱元璋的目的就达到了,水浑了,就能摸鱼了。

水不浑,还有大明邸报,不混都难。

朱元璋需要去洗吗?根本不需要。

谁自证清白,谁拿证据,自古就是这个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风采》,方便以后阅读大明风采第122章 流言蜚语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风采第122章 流言蜚语并对大明风采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