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刺杀宰相

作品:古今中外奇案录|作者:南瓜乌龟|分类:历史|更新:2024-03-23 10:55:23|字数:6288字

这让负责抓捕的衙役捕快以及禁军士兵大为震惊,他们从未遇到过如此嚣张跋扈的歹徒,一时之间人人自危,导致追捕行动效率大打折扣,进展颇为缓慢。

诗人白居易恰巧亲身经历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他在上朝途中亲眼目睹了武元衡遇刺的悲惨情景。武元衡与他不仅曾诗词唱酬,共享文坛之美誉,还一同倾慕当时才女诗人薛涛,两人既是政坛同僚,又是文学上的朋友,私下里还有那么一层微妙的情敌关系。深受触动的白居易,胸中激荡着正义的怒火,旋即向唐宪宗递交了一份紧急奏折,恳请朝廷速速捉拿凶手,以慰武元衡在天之灵。然而,白居易的仗义执言并未得到其他高位宰辅的认可,他们以白居易身为“太子左赞善大夫”的闲职,指责其“越职言事”。于是,他们联名上奏请求宪宗罢免白居易的职位。正值焦虑不安的宪宗皇帝无意纠缠于文人间的纷争,便找个理由将白居易贬谪至江州。

数日之后,左神策将军王士则与左威卫将军王士平调动兵马,突袭了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在京都长安设立的进奏院,逮捕了包括成德军兵士张晏在内的十八名嫌疑犯,声称他们是奉王承宗之命刺杀武元衡。宪宗闻讯,即刻下令拘捕张晏等人,并指令京兆尹裴武与监察御史陈中师等彻查此案。陈中师等人对张晏等严刑拷问,十八人均被迫认罪,声称他们就是杀害武元衡的凶手。然而,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张弘靖心生疑窦,觉得供词疑点重重,于是多次向宪宗谏言,请求进一步核实调查。

此刻,唐宪宗已无暇细究案情,为了朝廷尊严和安定民心,在六月二十八日下达了残酷的命令,将张晏等五人斩首示众,并处决了其同党十四人。朝廷同时宣布与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断交,暂时搁置对他的征讨。

但实际上,真凶仍未落网,王承宗坚称自己与此案无关。

进入八月,东都洛阳发生了一场风波,唐军成功抓获了淄青节度使李师道麾下的訾嘉珍、门察以及一位名叫嵩山圆静的谋士。圆静和尚已年逾八十,曾是安史之乱叛军的一员悍将,勇猛异常。被捕时,唐军大力士试图打断他的腿骨,却未能如愿。老和尚圆静讥讽道:“你们这群废物,连老头子的腿都打不断,算什么勇士!”随后他自行折断腿骨,临死前哀叹:“唉,没能看到洛阳城血流成河,真是遗憾!”

这位老迈而凶悍的和尚,作为安史之乱遗留下来的顽固分子,对唐朝怀有刻骨的仇恨。被捕的李师道部下訾嘉珍、门察等,一听姓名就知道他们多半来自胡族。经过对这群凶残至极、对唐朝廷恨之入骨的囚犯反复审讯,朝廷最终查明,正是訾嘉珍和门察暗杀了武元衡,背后的主使者则是具有高丽血统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在武元衡和裴度强烈支持讨伐淮西之际,李师道的幕僚们认为:“皇上一心想要征讨蔡州,就是因为有武元衡的支持。如果我们能秘密除去武元衡,其他宰相便不敢再推动讨伐蔡州,转而会劝说皇上停止军事行动。”于是,李师道便策划了刺杀武元衡和其他主战派大臣的行动,意图挽救蔡州的困境。

当时被捕的洛阳一伙人,不过是参与刺杀行动的一部分成员,更多的刺客已经逃回了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的地盘。而在长安被错抓的王承宗部下士兵,他们的冤屈也随之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几年后,李师道部下的大将刘悟发动叛变,攻克城池,迫使李师道躲入茅厕,最终被擒并被斩首示众,其首级被传送至京师。

喜欢古今中外奇案录请大家收藏:(www.xtyxsw.org)古今中外奇案录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古今中外奇案录》,方便以后阅读古今中外奇案录第59章 刺杀宰相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古今中外奇案录第59章 刺杀宰相并对古今中外奇案录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